欄目語
從三尺灶臺到星級酒店主廚,他們用鍋鏟“職”點人生!從實訓車間走向廣闊天地,他們用焊槍勾勒大國制造藍圖!從青澀學子到行業尖兵,優秀畢業生們以技能為筆,在時代答卷上寫下職教人的擔當。全國技術能手、國際會議主廚……這些閃亮的名字背后,是青島職業教育"以匠心育匠才"的堅守,更是青島職教學子技能報國的生動注腳。青島新聞網將帶您走進大國工匠的成長密碼,傳遞榜樣的力量,讓每個懷揣職業理想的你,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初入廚房:從理論到實踐的跨越
初到府新大廈實習時,史旭升的廚房經驗僅限于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和簡單的課堂操作。面對真實后廚的復雜流程——從切配小料到巡檔檢查,每一項任務都讓他手忙腳亂。切菜時刀工生疏,擺盤時美感不足,也常因效率低下被催促。但他沒有退縮,而是將每一次失誤當作進步的階梯。每天下班后,他默默復盤操作細節,反復練習師傅示范的動作。短短幾周,他逐漸掌握了如何用精準的刀工處理食材,如何通過色彩搭配讓菜品“活”起來。“課本上的知識終于落地了。”他感慨道,指尖的繭痕成為他蛻變的無聲見證。
高壓淬煉:人代會期間的“破繭”時刻
實習期間,史旭升迎來職業生涯的首場“大考”——在人代會期間負責三樓廚房的打荷工作。他需要為數十位廚師備齊原料、巡查十余個檔口,確保菜品供應無縫銜接。最考驗他的是巡檔:穿著緊繃的新防滑鞋,他每天需在高溫廚房中往返數百次。腳趾被磨出血泡,每走一步都鉆心疼,但他始終挺直脊背,以最標準的姿態完成工作。深夜回到宿舍,他常累得癱坐在椅子上,卻仍笑著對室友說:“這點苦都吃不了,還當什么廚師?”
高強度任務結束后,他不僅贏得了師傅的認可,更收獲了超越年齡的沉穩。“原來堅持不是咬牙硬扛,而是把責任變成習慣。”這段經歷讓他明白,真正的成長往往藏在最疲憊的時刻。
師者匠心:一雙手教會他的“人生配方”
在府新大廈,師傅們的言傳身教為史旭升點亮了前行的燈。一次切配時,他因姿勢不規范被師傅當場叫停。“手要像鉗子一樣壓住菜,雙腿分開站穩,眼睛盯準刀刃。”師傅手把手示范用自己的手掌為他調整動作。這些細節讓他意識到,廚房里沒有“差不多”——一道菜的成敗,藏在毫米級的刀工里,藏在指尖與食材的對話中。此后,他主動觀察每位師傅的操作習慣,從火候把控到調味技巧,默默記下數十頁筆記。師傅們常說:“廚房如戰場,細節是盔甲。”這句話被他刻在心里,成為貫穿實習的座右銘。
靜水深流:在喧囂中修煉專注力
后廚的常態是嘈雜與緊迫:灶火轟鳴、訂單如潮、時鐘滴答催人。史旭升卻在這片喧囂中練就了“靜心術”。一次晚宴高峰期,他負責為多位主廚同步備料。面對堆積如山的食材和此起彼伏的催促聲,他深吸一口氣,按緊急程度將任務分級處理,最終提前完成所有準備。“急而不亂,才是真本事。”師傅的贊許讓他明白,專注不是屏蔽聲音,而是在混亂中搭建秩序。如今,他能在最忙亂的時段精準預判需求,甚至能通過食材的聲響判斷火候。這份從容,讓他在同齡實習生中脫穎而出。
向光而行:帶著收獲奔赴山海
現在史旭升站在熟悉的廚房門口,恍然想起初來時的忐忑。如今的他已經能獨立承擔宴席備料,能從容應對突發狀況,更懂得了“廚師”二字背后的重量。“從前覺得做飯是手藝,現在明白是心藝。”對于未來,他期待走進更廣闊的舞臺,但始終銘記青島烹飪學校的悉心栽培與府新大廈的實踐錘煉——再平凡的崗位,也能用匠心點亮星辰。
來源 | 青島新聞網記者袁震 單棟奎
家長粉絲們經常錯過消息
星標青島新聞網教育
查收島城教育熱點資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