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有過這樣的疑問:明明社會上的財富,超過80%都掌握在少數富人手里,為什么經濟一有波動,專家學者總是建議普通人“多花錢、多消費”,卻沒人去撬動那些真正有錢人的錢包?
確實,聽多了那些“建議年輕人不要存錢”“三分之一存款買房”之類的言論,很難不讓人血壓飆升。
可問題也不能只靠吐槽解決,關鍵在于——刺激富人消費,真的行得通嗎?
我們常說“有錢能使鬼推磨”,可再有錢,人也只是個血肉之軀,一天三餐,衣食住行總歸是有限的。
你說讓他多花點,那他能花到哪去?
就算天天魚子醬配紅酒、燈紅酒綠,一年吃喝花個幾百萬,對一個身價上億的人來說,連本金都不動,只靠利息就能覆蓋。
這就是“財富自由”的真實模樣——有些人一天花100萬,錢也還是會越花越多。
你讓他再怎么“消費拉動經濟”,到頭來也就是杯水車薪。
更何況,很多富人早就跨過了“滿足生存欲”的階段,他們的消費意愿未必高。
真要說花錢,他們更傾向于投資、并購、套現,而不是在商場里“剁手”。
從整個經濟結構來看,富人雖然握著超80%的財富,但他們對社會消費總額的貢獻連10%都不到。
為什么?因為現代經濟不是看誰花得多,而是看有沒有“廣泛的中等消費群體”。
一兩個人再能吃也養不活一家飯店,可一百個人每天來吃兩頓,就能撐起整條美食街。
換句話說,消費不是靠富人撐起來的,而是靠數量龐大的普通人。
這就像一場大合唱,不是靠一兩個主唱,而是合力發聲,才有力量。
當然,也有人會說,那就強制富人多納稅、多做慈善、多帶動消費唄?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別忘了,資本最聰明的地方,不是掙錢快,而是“跑得快”。
你一加稅,他就設立海外公司;你一收監管,他就找法律漏洞。
甚至連蘋果這樣的巨頭公司,全球賺得盆滿缽滿,最終繳稅比例還不到2%,美政府也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為什么?因為他們怕資本跑了,失業上升,經濟更糟糕。
所以,為了發展經濟,穩住就業,也不能把富人都“趕跑”了。
現在真正的問題,是財富越來越集中,流動性越來越差。
一旦達到財富自由的門檻,富人天然有“保守”傾向:不亂花、不輕捐、不冒險。
因為他們知道,一旦消費得太多,把資產揮霍掉了,就得重新回到賽道競爭,而這是他們最不愿意面對的風險。
你會把自己80%的資產拿出來消費嗎?哪怕只是用來做慈善或幫助窮人?大多數人都不會。
因為財富帶來的不僅是生活便利,更是階級安全感。
這,就是所謂的階層固化
說到底,并不是不想讓富人多掏錢,而是他們花不動、也不愿花。
而普通人則是消費鏈條中的關鍵節點,哪怕一個人每月多消費500塊,乘以幾億人,就是一條龐大的經濟血脈。
政府之所以總在“提振信心”“鼓勵消費”,說到底,是希望讓多數人多花一點點,而不是讓少數人多花一大筆
所以,與其幻想富人來“拉經濟一把”,不如思考怎樣改善普通人的收入預期、穩定就業、降低焦慮,讓大家敢花、愿花、能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