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燒肉是什么?是熱氣騰騰的飯桌中心,是小時候放學后廚房飄來的味道,是逢年過節,媽媽在廚房里忙碌一下午,只為我們一句“真香!”的慰藉。紅燒肉,不止是一道菜,更像是一種傳承,一種舌尖上的鄉愁。
有人說,一方水土養一方味。東北的醬香,蘇浙的甜潤,湘贛的濃烈,各地紅燒肉風味各異,卻都繞不開一個“家”的字眼。但若說哪一款最好吃?答案常常落在“媽媽做的那鍋”、“爺爺燒的那次”——那是味覺里的根,是生活的印記。
而要做出一碗地道好吃、肥而不膩、軟爛入味的紅燒肉,老一輩人有口口相傳的竅門,5個簡單的步驟一氣呵成,做出來的紅燒肉濃香撲鼻,酥而不散。
紅燒肉做法
地道紅燒肉必須用五花肉,也叫肋條肉或三層肉。肥瘦相間,紋理分明,既能燉出酥軟的口感,又不會柴硬。后腿肉、梅花肉做出來的都差點意思,還沒上桌就輸了半程。
第一步|燒皮:
五花肉帶皮才有滋味,但皮下往往藏著腥味。老法子就是——燒皮。明火或熱鍋將豬皮燒至焦黃微黑,再刮洗干凈。這樣做不僅能去腥,更能讓肉皮日后軟糯入味,不發柴。
第二步|煮肉:
燒好的五花肉冷水入鍋,加蔥、姜、料酒,小火煮15分鐘。筷子能輕松戳透時撈出切塊,塊型3-5厘米最宜,太小容易散,太大不易入味。準備香料:八角、桂皮、香葉、白芷、大蔥、姜片。
第三步|煎香:
鍋中抹點油,將五花肉塊中火慢煎,幾面微焦后逼出部分油脂,這樣做出來的紅燒肉香而不膩。再加入香料,炒至香味溢出。
第四步|上色調味:
加入糖色或紅燒醬油翻炒上色,接著放:生抽 4勺,白糖 3勺,白酒 2勺(高度),鹽適量。炒勻后倒入熱水,沒過肉面。
第五步|燜煮至酥軟:
換砂鍋小火慢燉1個半小時,期間嘗鹽味適量調整,并挑出蔥不要久煮,臨近出鍋大火開蓋收汁,肉汁濃郁,油亮發光。也可用高壓鍋壓煮25分鐘再開蓋收汁,風味雖略有差別,但也足夠香濃誘人。唯一需要注意的:火候一定要足夠!寧可燉到軟爛,也不能欠一點火候。
——老井說——
老話常說,紅燒肉看似簡單,實則內有乾坤。燒、煮、煎,一道都不能省。少一步,香味就會打折。做這道菜的人,心要靜、火要穩、時間要夠——當鍋里滋啦啦響著,香味溢滿廚房窗戶時,你就會懂,這不光是一頓飯,更是一場時光的漫游。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每日更新社會新聞,分享市井生活和美食,關注我,不迷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