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 稀缺 穿透
繪就高質量發展畫卷!
作者:大鵬
編輯:李莉
風品:陳晨
來源:銠財——銠財研究院
當食品工業遇上航天科技,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5月29日,我國首個小行星探測航天器“天問二號”成功發射,作為連續八年的中國航天事業合作伙伴,康師傅“天選好面”標簽進一步深化。2024年底,康師傅被WRCA認證為“世界卓越的航天專利方便面”。
也是這一年,康師傅控股營收突破806億元,股東應占溢利37.3億元,同比增長19.8%。2024年初至今公司股價累計漲幅超45%。
不禁好奇,大象起舞的康師傅,究竟有著怎樣的成長秘訣?經營韌性背后又有無隱憂呢?
01
航天品質賦能 成就一碗好面
LAOCAI
發展至今,方便面除了“吃飽”、“速食”,更要“吃好”、“吃健康”。
2017年以來,康師傅八年如一日、攜手中國航天事業。正如航天工程追求“零缺陷”,康師傅式品質藏也在每個細節打磨中。2024年,康師傅成為全國首個將航天專利溫控技術應用于方便面生產的企業。據新京報,此項技術能實現精準控溫,不同氣候條件下面餅都能保持更佳的勁道、爽滑口感和穩定性。
以國民大單品紅燒牛肉面為例,蔬菜包采用FD凍干技術,實現了長期儲存后仍保留營養成分和鮮美口感。“御品盛宴”、“速達面館”系列產品運用航天尖端RP技術,精準鎖住肉汁中的氨基酸,肉塊在高溫殺菌后依然保持鮮嫩多汁的口感,達成堪比現煮牛肉面的美味體驗。
一個個魔變,是高精尖技術民用化的生動縮影。第三方檢測機構報告顯示,采用航天工藝的方便面在口感穩定性上較傳統產品提升40%,消費者復購率提高22%。
不止口感,作為行業領頭羊,康師傅在食安管控上同樣走在前列。以“零容忍”態度,建立了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可追溯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為將“航天品質”從概念轉化為可落地的生產標準,康師傅投入5億元打造創新研發與食品安全研究中心。這個配備1800人專業團隊的機構,年檢測超350萬次、監控指標1500余項,為每一包泡面“全方位體檢”。
行業分析師王彥博認為,方便面是一門傳統且成熟的生意,康師傅打造更優質產品不僅是提升自身競爭力的手段,更是一種對消費者負責的態度。巧妙地將“天選好面”與航天品質掛鉤,刷新品質消費的體驗認知、契合“品質為王”的時代潮流,為行業樹立了升級標桿。
2024年,方便面業務為康師傅控股貢獻營收284.14億元。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2023年。康師傅以45%的銷量占比雄踞榜首。凱度消費者指數《2024品牌足跡報告》顯示,康師傅連續12年入選中國消費者首選品牌前三甲。消費者觸及數達8.05億次,滲透率80.9%,是當之無愧的國民品牌。
02
“舌尖革命”背后
打下安全、健康、高端烙印
LAOCAI
公開資料顯示,康師傅控股成立于1994年,1996年港股上市,主要從事方便面、飲品及方便食品生產及銷售。公司還在中國從事百事非酒精飲料的制造、裝罐、包裝、銷售及分銷業務。產品包括紅燒牛肉面、香辣牛肉面、冰紅茶、綠茶及夾心餅干等。
其中,方便面只是第二主業,第一核心業務為飲品。2024年貢獻營收516.21億元,連續兩年突破500億關口。2023年康師傅飲品業務毛利率32.1%,方便面為27%;2024年飲品毛利率再提高3.2個百分點至35.3%,帶動該業務歸母凈利同比提高52.3%至19.19億元。
眾所周知,方便面、飲品都是傳統賽道,強競爭、高迭代,持續做好并不容易。康師傅能斬獲較良好業績,憑借的是持之以恒的品質力、創新力打磨。
2024年,康師傅推出新品鮮Q面,運用“0油炸”專利技術,突破性采用“單簍鮮煮+冷水激活+強風干燥”三大工藝,僅憑碗面沖泡就能呈現更Q彈、更有韌性的鮮面口感,實現口感健康雙重突破。“速達面館”系列通過低脂零油炸技術,實現每100克面餅脂肪含量<1克,膳食纖維含量達每日推薦攝入量40%,滿足營養均衡需求。
第三方測評報告顯示,2024年“鮮Q面”上市首月銷量便破百萬箱,復購率達35%,成為非油炸領域的現象級產品。2025年康師傅推出的創新產品中,“網紅擔當”當屬鮮Q面。相關話題在抖音閱讀量超3000萬,吸引大量kol與普通消費者測評。
2022年,康師傅推出干面薈系列,憑借凍干鎖鮮工藝推出地域特色口味(如小龍蝦拌面),榮獲“2023-2024 年度方便食品行業創新產品”及“最受歡迎方便食品獎”,成為輕食場景新選擇。包裝細節上,干面薈系列采用專利水滴形濾水口設計,使得濾水更快更流暢。
歸根結底,這些精準創新離不開一顆匠心堅守。自開創性推出新款百億級爆款產品——紅燒牛肉面后,康師傅研發團隊便踏上了尋味中國的旅程,走遍大江南北,系統性發掘各地美食精髓,迄今已成功開發近300款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方便面產品。"速達面館"、"御品盛宴"等高端系列產品,通過持續優化面體工藝與湯底配方,準確復刻地道面食風味,在滿足消費升級需求的同時,也延續著中華飲食文化的生命力。
一場接一場的“舌尖革命”背后,手握600多項專利技術的康師傅,將尖端科技深融每一包產品,以嚴苛的品控標準與持續的創新能力,在消費者心中打下“安全、健康、高端”的品牌烙印。
飲品領域同樣可圈可點。如向無糖茶方向靠攏,2020年推出冷泡綠茶、茉莉花茶兩款無糖茶飲;2021年,康師傅無糖冰紅茶上市;2022年,純萃零糖系列亮相;2023年無糖茉莉綠茶上市,升級無糖冰紅茶口味包裝,還新增純萃零糖的高山烏龍口味;2024年,康師傅茶研院推出“茶的傳人”精品無糖茶飲......
可以說,康師傅一直走在市場前沿,持續奔赴消費者的個性多元健康需求。
歐睿數據顯示,中國無糖茶飲增速遠超其他茶飲賽道,預計2022-2027年無糖茶飲市場CAGR(復合年均增長率)達10.2%,未來五年,中國茶飲市場將進入無糖茶飲高速增長期。
行業分析師王婷妍認為,隨著市場日益成熟,想在激烈競爭中嶄露頭角,差異化是制勝關鍵,背后離不開產品創新、營銷策略、品牌建設等諸多方面的協同發力。本就有市場沉淀,加之堅守創新為先、品質為基、用戶為本的發展戰略,康師傅自然就擁有了業績穩增的底氣。
03
強鏈補鏈、線上線下協同
感受數智化嬗變
LAOCAI
放眼快消市場,已是存量深耕競爭。真正講好長線價值故事,除了外延產品線,還需刀刃向內,不斷提升精細化水平,開啟內涵式生長。
康師傅率先在業內啟動數字化變革,將數字化技術深融產業鏈的上下游,實現了數據驅動的管理決策模式,進而能敏銳捕捉市場變化,靈活調節產能,提升各部門間及上下游間的協作效率,最終降本增效,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在河北康保縣康巴諾爾地區、陜西神木、新疆喀什等地,康師傅建立了多個“環境友好蔬菜基地”。采用“企業+基地+農戶”模式,提升上游采購效率。不僅獲得更優成本,還給當地農戶帶來經濟效益,推動鄉村振興。通過對油、面、蔬菜、水等關鍵原料的把控、相關工藝技術的提升,以及“從農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食安體系的建立,康師傅不斷擴展產品品質的寬度深度。
行業分析師孫業文認為,快消業的高階競爭,拼的是供應鏈基本功。數智化轉型為康師傅的強鏈補鏈帶來新抓手。基于技術驅動效率提升的底層邏輯,將數字化深融產業鏈上下游,不僅保障了產品品質,更帶動了全鏈路的提質增效,一個協同共贏的生態圈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價值底座。
的確,康師傅已形成較強規模效應,生產線上每制作出一碗方便面、一瓶礦泉水,邊際成本都在遞減。產品好成本還低,這是其他品牌可望不可及的競爭優勢。數智化帶來的企業嬗變是不可估量的。
規模效應離不開渠道網絡。從傳統夫妻老婆店、社區雜貨鋪,到現代化的倉儲式會員店、量販店、大型商超、社區新零售網點,從互聯網電商平臺到特殊通路(如機場、車站、加油站、醫院等),康師傅方便面食品、飲品足跡已遍布各類零售場景,成為鏈接消費者的一扇扇窗口。
如此規模半徑,對管理無疑是一個挑戰。對此,康師傅加大區域管控、增加直營零售商,整合倉儲資源提高周轉效率,減少了12.5%經銷商,進一步降低營運成本。據中華網財經,2024年,康師傅營業所量為357個,同比增加9個;倉庫量為271個,同比減少32個;經銷商量為67215個,同比減少9660個;直營零售商量為220623個,同比增加3536個。
中國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和現在很多企業一樣,康師傅是針對經銷商做減法。換而言之,就是讓一些更優質的經銷商去做大、做強、做精、做透整個市場,而不會因經銷商太多從而引發整體價格體系的混亂。
根據魔鏡洞察數據,近一年,康師傅在淘寶天貓的累計銷售額達8.3億,排名第一。
行業分析師王婷妍認為,線上先天不足后天失調,是很多傳統快消企業的通病,導致運營成本高企、業績成長遇阻。康師傅構建了一定的全渠道競爭優勢,線上線下協同發展增強了經營韌性、抗風險能力,個中經驗值得同業借鑒。
04
內外隱憂面面觀
做好長期必修課
LAOCAI
當然,不變也不行了。
從外部看,據世界方便面協會數據,中國方便面消費量已從2020年巔峰期的472.3億份降至2023年的431.2億份,市場規模連續四年負增。
追其原因,消費者的選擇增多了。比如外賣業的快速崛起,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配送物流的逐漸完善,外賣服務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習慣和消費選擇。幾次簡單的點擊就能享用到豐富多樣的餐飲服務,其個性化和即時性削弱了方便面的快食市場地位,這是方便面“一哥”需要警惕的。
據《方便面市場消費量的影響因素分析》等行業報告數據顯示,外賣市場規模每增加1%,方便面消費量就減少0.0533%。
此外,預制菜、自熱食品的市場規模也逐年增長。2023-2024年,中國預制菜國內市場規模分別突破5000億元及6000億元,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約20%,預計2026年達到10720億。
放眼方便食品,武漢熱干面、上海蔥油拌面、山西刀削面、南昌拌粉、東北麻辣拌、新疆炒米粉、方便火鍋......消費者選擇愈發豐富。真正應了那句話,熱門賽道從不缺競爭對手,有時候打敗你的往往不是同業競品。面對多維沖擊,康師傅就必須審時度勢、靈活調整戰法,通過產品創新和營銷策略優化來應對挑戰。
從自身看,2024年康師傅方便面營收雖達到284.14億元,可同比再滑1.3%,連續兩年萎縮。細分板塊,高價袋面銷售額下滑6.3%,中價袋面下滑3.6%,干脆面及其他下滑1.3%,僅經典容器面增長3.7%。
好在,飲料行業露出回暖態勢、重拾漲姿。中國飲料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飲料行業總產量結束了2年下滑,總營收5348億元,同比增長4.8%。
只是大市場更強競爭,尤其康師傅著力押注的無糖茶飲,呈現“一超多強”格局,農夫山泉旗下東方樹葉憑借先發優勢和供應鏈壁壘,2024年茶飲料業務為公司貢獻營收167億元,以39%占比超越包裝水成為集團第一大品類,印證了無糖茶的強勢地位。
另一廂,新競品們還在跑步入場,就連小罐茶也要進來分一杯羹。5月21日,其宣布進軍無糖茶飲料市場,推出小罐茶·高香無糖茶系列產品,具體包括東方美人、茉莉普洱、玫瑰紅茶、蘭香綠茶、冰島白茶五款產品,目前上市的是前三款產品。
從自身看,2024年康師傅茶飲收入217億元,同比增長8.2%。包裝水、果汁等品類收入則分別下滑5.6%、1.8%,是否凸顯產品矩陣的單一脆弱性、如何優化收入結構避免失衡,是一道嚴肅考題。
要知道,農夫山泉與三得利長期占據80%無糖茶市場份額,后浪分食難度自知。同時,雖在大健康浪潮中無糖茶是最大獲益品類,可整體看含糖飲料依舊是“主流”,茶飲料也不例外。能否持續打開茶飲市場想象空間,這也是康師傅必須要思考的。
2024年康師傅營收增速不及0.3%,低于食品飲料業約6%的平均增速。凈利潤同比增長近20%,主要源于降本增效,比如全年銷售成本從559.51億元降至539.55億元,減少近20億元;員工人數減少2005人,僅人力節支一項即超2.8億元,疊加上述供應鏈、產品線的優化升級,才有了上述可觀盈利。
不過長遠看,想要持續保持高盈利水平,增效增量遠比降本更為關鍵,2024年康師傅市場費用180.42億元,較2023年有所增加。作為對比,統一企業中國同期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僅67.38億元,2023年為62.78億元。而存貨周轉天數方面,康師傅是28天,統一為21天、白象為16天,供應鏈效率、推廣精準度上似乎仍有提升空間。
一句話,喜憂交織中,沒有永遠王者,只有不斷進化的勝者。學會擁抱不確定性,繼續沉下心來做透產品力、創新力“冷板凳”,繼續練好強鏈優鏈、精細化運營的基本功,這是康師傅的一門長期必修課。
更有成長韌性、更可持續,屬于康師傅的高質量大戲剛剛打開序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