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光,不止于照明,更成為情緒的語言與智能的介質。新消費時代的到來,讓照明從功能層面,邁向情緒表達與場景智變的復合時代,燈光照明行業正迎來一次關于人本體驗與技術革新的雙重考驗。
作為照明及 LED 產業的風向標,第30屆廣州國際照明展覽會(Guangzhou International Lighting Exhibition, GILE) 以“360o+1——全方位實踐光無限,跨越一步開啟光照新生活”為主題,打造跨界融合、開放共享的行業生態平臺。
6月10日,2025廣州國際照明展覽會期間,廣州光亞法蘭克福展覽有限公司與網易家居聯合主辦「悅己生活」·光語燴生活主題論壇,來自設計、家裝、照明品牌、生活方式博主等多個領域的20余位嘉賓圍坐圓桌,貼近“光”的本質意義,共同探討“悅己”之光與“智能”之光,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交織、綻放與革新。
燈光之中
點亮悅己與智能
燈光,不再只是產品,而是生活節奏、情緒語言與空間情感的載體。本次論壇圍繞“悅己時代——燈光如何成為「取悅自我」的日常儀式”和“光+場景智能生態——燈光的智能進化論”展開,從空間設計、產品研發到社交內容創作,設計師、品牌方、KOL用真實案例與一線觀察,回應了照明新命題。
讓燈光鏈接設計
也喚起情緒
方若非 跨界藝術家、魅無界設計創辦人&總設計師
光不是炫耀技術的工具,而是照亮人性的方式。方若非分享了她為一位女性業主設計夢境臥室的案例——從燈光喚醒的節奏、材質的柔和感知到五感融合的儀式感空間,體現出悅己不只是視覺滿足,更是一種深層的感官療愈。在她看來,真正的悅己燈光應該是有生命力的,是與生活節奏產生情緒共鳴的媒介。
而在智能照明層面,她也提出擔憂:如果系統過于復雜,用戶體驗將被科技反噬。因此,理想的智能光應是“無學習成本”的,即插即用、能感知人的狀態并作出溫柔響應。
林蔓 OPS觀致設計品牌設計總監
在她看來,悅己是一種微妙的感知,是設計給予空間以情緒回應的能力,而光正是這種回應中最直接的媒介。她在項目中發現,越來越多業主對光的情緒細節有明確期待——不再僅是明與暗的切換,而是如呼吸般的氛圍變化,這種變化必須建立在對生活方式的深刻理解之上。
她進一步解釋未來的照明系統應當是“零學習成本”的,它不需要用戶去適應,而是自然地嵌入動線與節奏中,實現“走進即亮、離開即滅”的默契配合。她認為悅己并不是感性消費,而是一種高度理性的自我關照,而技術真正的進步,就應該讓這種關照更輕盈。
郭旭東 OPS觀致設計品牌設計總監
所謂悅己,本質上是空間對人的主動回應,這種回應在燈光設計中尤為關鍵。他提到,越來越多客戶希望實現空間感應式的燈光體驗,例如走進房間自動點亮,離開即熄,這不僅是技術功能的實現,更是一種情緒被尊重的體現。
智能照明的發展應當回歸本源——為人服務,而不是增加系統負擔,因此“懂你”的前提必須是“無負擔地存在”。同時他也強調,不同人群對光的需求存在顯著差異,尤其是對于中年業主,他們更關注照明是否能順應作息與情緒節奏,而非炫技般的功能堆疊。
單璐瑤 DPA繪美藝術創始人
單璐瑤從適老空間與兒童房的實踐出發,強調照明不能只是情緒化的審美滿足,更是一種體貼的功能設計。她分享了一位老年用戶的案例:夜間智能導光燈在不打擾睡眠節奏的前提下,保障了起夜安全,這種帶有情感考量的設計恰恰體現了悅己的深度——不僅悅己,也悅人。
在她看來,真正的人性照明是懂得體察使用者作息、生理節律與空間行為的系統,而不是被動等待控制的開關。她個人也提到自己偏好“無光入眠”,更在意光的克制與退場時機,而非亮度與色溫的絕對數值。她認為未來的智能照明若想普及,關鍵在于用技術化解焦慮、降低門檻、溫和陪伴,不擾人,卻恰好在那。
謝成芳 九江方寸空間設計
謝成芳提出,悅己照明不是消費主義的附庸,而是對生活節奏和心理節律的細膩回應。她在日常設計中發現,用戶對燈光的要求已從亮不亮轉向柔不柔、合不合心情,這種趨勢促使設計師必須具備更強的共情能力。
“場景聯動”已成為主流,不少客戶會主動要求設置如晚安模式、觀影模式等,這類預設情境不只是功能快捷,更是一種儀式感的建立。她強調,燈光的智能化絕不是冷冰冰的程序執行,而是能感知空間氛圍、觸發情緒反饋的有溫度系統,是人與空間互動的新紐帶。
李華裕 0.Design 圓維度創始人
李華裕認為,燈光的力量在于“最溫柔的材料,最有力的表達”。他指出,不少用戶開始主動關心燈光帶來的氛圍感,而不再滿足于單一照明效果,因此設計師的職責也從“照明規劃”轉向“情緒營造”。他特別強調了“人性溫度”,認為光的主動變化不應擾亂人的節奏,而是像一位有默契的老友,靜靜配合生活節拍。
他提倡智能系統以溫柔的節奏融入空間,不打擾、不支配,是設計回歸人本的體現。他也提到技術不是目的,而是服務情緒的手段。
曾祥春 珠海美舍空間設計主理人
曾祥春從家庭成員使用差異出發,分享了通過指紋識別實現個性化燈光場景切換的案例。他認為,燈光可以成為“家庭溝通器”,在多成員共居場景中,通過智能燈光滿足個性化需求,是促進家庭互動的關鍵。“悅己”不只是個人的情緒滿足,也體現在與家庭成員的和諧共處上。
在他看來,未來照明將更多介入人際關系的協調中,不再是技術產品,而是家庭生態的一部分。智能照明的意義,正在于此。
余秋霞 JLa設計集團設計主管
燈光的本質是“場景調度系統”,而非工具屬性的存在。她發現越來越多用戶希望通過一句話切換氛圍,完成從工作到休息的情緒過渡,因此照明產品的思維也需從“照亮”轉向“懂你”。
她強調,智能照明的發展必須以用戶懶惰為原點,越少操作步驟、越貼合日常習慣,越能贏得青睞。悅己燈光的內核,其實是減少感官負擔、提升心情效率,而真正的智能,就是能做到“讓人什么都不用做”,卻剛好在心里。
阮卓華 奧迅設計室內設計師
新一代用戶對“無主燈”照明的偏愛,反映了審美取向和生活態度的改變。他認為,“無主燈”更強調光與空間的融合,而不是燈具的存在感,是把氛圍感與自由感還給居住者的方式。
在智能化趨勢下,他強調系統必須“無打擾、輕學習”,避免復雜操作成為使用障礙。他認為照明設計師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重新定義“控制感”,不是擁有更多開關,而是擁有更少選擇卻更精確觸達的體驗。真正的智能,是不動聲色卻貼心備至。
讓智能貼近生活
也回應人心
李雄 廈門立達信光電有限公司大區總監
“我們希望不是用戶適應燈光,而是燈光適應用戶”。李雄介紹了立達信在悅己照明與智能體驗方面的多項技術探索。他指出,品牌在面對用戶對情緒氛圍的敏感度日益提升的趨勢下,強調光的柔和變化可以改善情緒與作息健康。
此外,他特別強調“非打擾式”的智能設計理念,比如蜂窩防眩、入座即亮、語音一鍵場景切換,皆旨在降低系統使用門檻。他認為真正的智能照明并非復雜操控,而是像熟悉的管家一樣,懂你所需、無需多言,是照明技術從控制邏輯走向理解邏輯的轉折點。
燈光制造氛圍
也引發共鳴
池點點chi 小紅書博主「旅游好物&生活PLOG」
池點點從內容創作視角出發,指出用戶在選擇燈光產品時最關心的往往不是參數而是“拍出來好不好看”。她強調,悅己型消費中的燈具必須滿足氛圍感和高級感這兩大關鍵詞,尤其在短視頻平臺中,光成為定義生活態度的背景音。
智能照明如果能將切換場景與日常節奏無縫連接,如拍攝場景、聚會模式等,極容易激發用戶轉化意愿。照明不僅照亮空間,更照亮內容與情緒,是社交語境下的情感介質。
冰拿鐵 「家居生活&房產」空間敘事者
冰拿鐵認為,智能照明真正打動人的不是高技術參數,而是它是否能改善情緒與習慣。她以“睡眠漸暗、晨起漸亮”的體驗為例,指出智能光應主動融入生活節律,而不是被用戶頻繁操控。她特別提到玄關、臥室、客廳這三類高頻生活空間,是悅己光感與智能體驗的最佳落地場域,而一旦使用者產生“我不用動手它就為我想好”的感受,就是智能的價值體現。
安余yuki 家居生活美學博主
安余yuki強調,用戶對于智能照明的期待集中在“懶人操作”和“情緒感知”兩個方面。在她的測評中,最受歡迎的是“一句話切換氛圍場景”功能,如‘回家模式’或‘觀影模式’,不僅提高效率,更營造生活儀式感。她認為悅己燈光不再是小眾選擇,而是成為年輕人“自我關照”日常中的重要組成,關鍵在于系統是否懂人、懂情緒。
阿詩 小紅書博主
阿詩指出,年輕用戶對燈光的情緒價值有高度共鳴,很多粉絲私信詢問“你用的燈是哪個品牌?”這說明燈光內容已成為生活方式傳播的重要一環。他認為光的可視化效果在鏡頭里傳遞出的溫暖感、松弛感,是推動用戶種草的關鍵。因此,智能照明如果能在便捷操作之外加入個性表達,將成為新內容場景中的爆款產品。
琦琦法式家 生活Vlog播主
琦琦觀察到不少店鋪過于注重氛圍導致燈光實用性不足。她認為真正好的照明設計必須在視覺美感與用戶友好之間找到平衡點。在家居環境中也是如此,過于“網紅”的光效可能反而影響生活舒適度。因此她更傾向推薦那些既有智能便捷、又有真實光感的產品,強調“拍照氛圍”不能凌駕于“真實體驗”。
光影之間
照見所需與所愛
在這場關于「悅己」與「智能」的光語對談中,我們不只是討論了照明行業的技術升級,更深入觸碰了人們對于生活品質、情緒安放與空間治愈的深層渴望。燈光不再只是冷冰冰的設備,而是生活節奏的導航者,是情緒表達的工具,也是人與空間關系的連接器。
活動現場,嘉賓們踴躍發言,各抒己見。在這場光與設計、內容與科技交匯的交流中,我們聽見了照明不止于亮的共識,也看見了它向情緒走近、為人本服務的未來。下一束「光」,不只照亮空間,更照亮生活本身。
情緒,被溫柔照亮;
場景,被智能適配;
生活,被光悄然改變。
讓光照見所需與所愛!
更多家居干貨|長戳掃碼關注
歡迎關注“家居要聞”
這是【家居要聞】官方微信,喜歡的話就點擊右上角,分享給更多朋友吧!
微號:jiajuyaowe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