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肌營養不良癥(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是一種致命的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全球每3500-5000名男性新生兒中就有1例患者。患者因抗肌萎縮蛋白(dystrophin)基因突變導致肌肉進行性萎縮,通常在10歲后失去行走能力,30歲前因心肺衰竭死亡。長期以來,DMD缺乏根治手段,但近年來基因療法的突破為患者帶來曙光。2025年,隨著信念醫藥BBM-D101注射液等國內基因療法臨床試驗的獲批,中國在DMD治療領域的研發正邁向關鍵轉折點,但哪些患者們還需等多久呢?有的患者還可以等到嗎?為什么老祖宗傳承下來的中醫沒有人嘗試一下,就眼巴巴的等著肌營養不良患者的病情惡化下去?
一、基因療法:一次給藥,改寫命運?
近年來,基因治療技術為DMD帶來了顛覆性突破。BBM-D101注射液采用工程化改造的AAV載體,將優化的抗肌萎縮蛋白基因遞送至全身肌肉細胞,實現“一次給藥、長期表達”的效果。基因療法的核心優勢在于其潛在的一次性治愈可能。例如,Sarepta的Elevidys通過AAV載體遞送微抗肌萎縮蛋白基因,單次注射即可長期表達功能性蛋白,盡管其III期臨床試驗未達主要終點,2023年達2億美元,反映出市場對基因療法的強烈期待。
基因療法的三大突破
精準靶向,直擊根源:通過補充或修復缺陷基因,從源頭解決疾病問題,避免“治標不治本”的困境。
長期獲益,減輕負擔:單次靜脈輸注即可實現數年乃至終身療效,大幅降低患者長期用藥的經濟與心理負擔。
多維度探索,覆蓋更多患者:除BBM-D101外,外顯子跳躍療法、CRISPR基因編輯等創新技術也在加速研發,有望覆蓋不同基因突變類型的患者。
現實挑戰:高門檻與長周期
適應癥局限:目前獲批或臨床階段的基因療法多針對特定基因突變類型,僅能覆蓋約30%-40%的患者。
高昂成本:海外基因療法定價動輒數百萬美元,即便國產化后價格下降,對普通家庭仍是不小負擔。
技術風險:AAV載體可能引發免疫反應,長期安全性仍需觀察,且已接受基因治療的患者無法參與其他療法臨床試驗。
健腦止萎湯:千年智慧下的“第三條道路”
在基因療法尚未普及的當下,部分DMD患者將目光轉向中醫藥。健腦止萎湯由北京同世堂中醫團隊研發,以“健脾益氣、滋補肝腎、疏通經絡”為核心,通過個性化組方調理患者體質。其治療理念可總結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控制病情,緩解癥狀:通過中藥調節免疫功能,減輕肌肉炎癥與纖維化。
第二階段:滋養臟腑,修復經:利用名貴藥材滋養肝腎、疏通經絡,改善肌肉營養供給。
第三階段:固本培元,預防復發:通過調理脾腎功能,重建機體免疫平衡,鞏固治療效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