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Costco購物的消費者,應該都會注意到這樣一幕:眾多消費者大包小包的往自己的購物車里塞貨,生怕錯過每一個撿漏的機會,即便是精明的大爺大媽們,也會忍不住多買幾件。每拿下一件商品,臉上浮現的不僅是滿足,更是一種“賺到了”的勝利感。
而這一幕也在全球900多家Costco門店反復上演,核心就在于一點——“性價比”。Costco綜合毛利率嚴格控制在13%,其中商品僅占11%,會員費貢獻2%,依靠大規模采購與強大的溢價能力,大幅壓低了成本,做到薄利多銷,甚至是虧本。
就比如Costco在美國年銷1.37億只招牌烤雞,僅售價4.99美元,比其他超市至少便宜1美元。公司每年都要為了這一件商品倒貼數千萬美元,但這種低價不低質的誘惑力,也同樣為Costco贏得了大批忠實粉絲,心甘情愿的繳納會員費。
最新財報揭示了Costco的逆周期韌性:2025財年第三季度營收632億美元,同比增長8%;凈利潤達19億美元,同比飆升13%。會員費收入更是突破12.4億美元,同比增長10.4%,成為利潤增長的強大引擎。
而在國內,像奧萊、唯品會也都是極為典型的折扣零售渠道,就拿唯品會來說,依靠“品牌+折扣”模式,這些年也隱隱有了翻紅的趨勢。從最新季度的財報數據來看,SVIP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18%,貢獻了線上銷售的51%,表現出了較高的用戶粘性,而粘性來源也就在于4個字“低價好物”。
平臺憑借獨特的買手制度與深耕多年的供應鏈,將一眾國內外大牌甚至是奢侈品的價格都給打了下去。像在之前平臺開啟的“限時狂秒”活動中,Burberry和COACH的多款包包甚至都被打到了2折以內,例如Burberry MADISON高級百搭通勤單肩包活動當天2399就能到手,僅為專柜價1.5折。
而折扣零售爆發的底層邏輯,其實是一場席卷全球的消費價值觀進化。如今的消費者消費不再盲目,而是更注重商品的性價比與實用性。他們愿意為4.99美元的烤雞付費,也同樣愿意為2折的奢侈品付費,一句話總結就是:“可以買貴的,但不能買貴了”。
如今,全球折扣零售渠道正以8.2%增速領跑市場,五倍于全價渠道的增長率。品牌獲得增量市場,消費者實現價值最大化,而零售效率則在競爭中進化到全新高度。這場低價不低質的消費哲學,才只是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