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據江蘇衛視城市頻道報道。前段時間,南京的張某因網絡貸款被騙14000元后報警,并提供了含有詐騙者語音的聊天記錄。警方將語音提取后上傳全國聲紋庫進行比對。由于詐騙高危地區回國人員需采集聲紋樣本入庫,警方通過比對,鎖定了從境外回國的嫌疑人李某。隨后,警方趕往外地將李某抓獲。
經查,李某與劉某、李子某等人在緬甸北部,以虛構幫助辦理網絡貸款的名目,共同對我國境內不特定人員實施電信網絡詐騙,騙取多名被害人共計10余萬元。最終,李某被法院以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6個月,并處罰金,其同伙也已到案。
01聲紋比對,技術破局的關鍵利器
在張某的案件中,警方提取詐騙分子語音后,立即上傳至全國聲紋庫進行比對。系統顯示高度匹配剛從緬北回國的李某。這種技術手段正成為打擊電信詐騙的新利器。
江蘇沭陽曾發生一起涉案180萬元的跨境電信詐騙案。犯罪嫌疑人利用虛假投資平臺,偽裝成“高富帥”,誘騙受害人在賭博平臺充值。
沭陽縣檢察院檢察長張海濤在審查案件時,引導公安機關補充偵查。警方從國家反詐平臺獲取線索后,在受害者手機中提取了301條語音信息。
“犯罪嫌疑人的聲音很像一名取保候審的嫌疑人。”承辦檢察官敏銳發現這一線索。經聲紋鑒定,曾經矢口否認罪行的犯罪嫌疑人張某面對科學證據,不得不交代了犯罪事實。
近年來,聲紋識別技術在電信詐騙案件偵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國聲紋庫的建立,特別是對詐騙高危地區回國人員采集聲紋樣本入庫的措施,為案件偵破提供了關鍵支持。
02網貸騙局,花樣翻新的詐騙套路
網貸詐騙已形成多種成熟套路。南京浦口區的韋小姐在還款時發現平臺故障,通過微信搜索公眾號聯系“客服”,結果落入圈套。“客服”向其發送財務微信收款碼,讓其掃碼轉賬。韋小姐轉賬3120元后,第二天登錄APP查看,賬戶依舊顯示還款失敗。
冒充官方客服是網貸詐騙的常見手法。詐騙分子利用借款人急于還款的心理,打造虛假“還款入口”,誘騙借款人掃碼轉賬。
19歲的浙江女孩小喻在下載某貸款軟件后,被告知銀行卡信息與借款人信息不符,導致賬戶被凍結。“客服”隨后發來抬頭為“中共銀監會辦公廳南京市地方監督管理局辦公室”的紅頭文件,要求繳納貸款金額30%的保證金。
征信詐騙則是另一種常見套路。南京江北新區的張先生接到“客服”來電,稱其征信有不良記錄,可以幫忙消除。在對方引導下,張先生通過某貸款App貸出14萬元,正準備轉給“安全賬戶”時,民警的預警電話及時打來。
03法律重拳,構筑反詐防火墻
2022年12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正式施行,為反詐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武器。該法首次從法律層面明確了電信網絡詐騙的定義: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利用電信網絡技術手段,通過遠程、非接觸等方式,詐騙公私財物的行為。
法律明確規定,辦理電話卡不得超出國家有關規定限制的數量。對經識別存在異常辦卡情形的,電信業務經營者有權加強核查或者拒絕辦卡。
銀行業金融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建立完善符合電信網絡詐騙活動特征的異常賬戶和可疑交易監測機制。對監測識別的異常賬戶和可疑交易,應當根據風險情況采取核實交易情況、重新核驗身份等必要的防范措施。
法律還規定了對從事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及關聯犯罪的人員,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記入信用記錄,并規定了相應懲戒措施。
04防騙指南,識破網貸詐騙陷阱
面對層出不窮的網貸詐騙,消費者需提高警惕,掌握防范技巧。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均無權直接凍結任何單位或個人的銀行賬戶,更不會向消費者收取任何形式的保證金、認證金等名目的費用。
正規金融機構不會要求消費者向“安全賬戶”轉賬。凡是接到自稱客服并提到會影響征信的電話,都應提高警惕,通過官方渠道溝通核實。
消費者如果有資金需求,應通過正規渠道從金融機構辦理。對于陌生來電、非正規網絡途徑推銷“低息快捷”、“免抵押擔保”貸款業務的行為,應提高警惕,不向來歷不明的賬戶或個人匯款。
警方建議公眾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該應用能及時識別涉詐電話和短信,有效降低被騙風險。
05現身說法,創新反詐教育方式
2023年8月,四川省廣安市前鋒區法院向一名曾偷越國境到緬甸參與電信詐騙的肖某某發出了四川省內首份“反詐宣傳服務令”。
法院責令其在緩刑考驗期內依法進行社區矯正,矯正內容包括在微信等社交媒體平臺轉發反詐內容,“現身說法”。
類似做法已在福建、江西等地推行。2022年3月,福建省平和縣出臺的《關于“電詐”緩刑人員執行“反詐勸導令”的指引》被視為全國首創。這種“判處一個,教育一片”的方式,增強了反詐宣傳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過去一年,各地區各部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舉措,狠抓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全國公安機關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46.4萬起。
四川廣安,一份特殊的“反詐宣傳服務令”讓曾偷渡到緬甸參與詐騙的肖某某在社交媒體上現身說法7。福建、江西等地也推行類似措施,讓涉詐緩刑人員走上街頭宣傳反詐知識。“判處一個,教育一片”的理念正在全國推廣。
在技術、法律和全民參與的共同防御下,詐騙分子的空間越來越小。根據公開數據,全國公安機關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數同比上升28.5%,電信網絡詐騙立案數連續9個月下降。保護好個人信息,謹慎核實每一個陌生來電,遇到可疑情況立即報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