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鼓蕉雨我吟詩
作者姜維群
2021年曾到西遞——專家型企業(yè)家薛士山先生歷經(jīng)幾年在黃山腳下做的一個度假村。一個天津人不遠千里來到人地兩生的南方,與天打交道,與地打交道,和人打交道,可知個中的艱辛,但還是做成了。
晚上吃茶時忽然電閃雷鳴,大雨滂沱。特別喜歡在異地他鄉(xiāng)與特殊天氣相遇,就像奇特撞上了怪異,必生奇怪。身處遍地稻田隨處池塘連綿遠山,正值夏日有雨來襲,蛙聲格外響亮,“聽取蛙聲一片”,好生愜意。
忽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現(xiàn)象,閃電亮起雷聲響起,此時漫山遍野的蛙叫驀然集體失聲,天地一下子寂靜下來,想原本雷聲的隆隆若伴上青蛙的呱呱,該是多么壯觀的音樂田園兩重奏。然而,就在閃電過后雷聲響起這幾秒間隙,萬千數(shù)不清的蛙叫齊刷刷停止發(fā)聲。雷聲停了,一二十秒過后,蛙聲又四起了。
《夏林聽蛙》 劉春芬創(chuàng)作
說一個寫詩的秘密,有的詩因某事怪異或與眾不同吟成一首詩。說個大家熟識的唐人張繼“寒山寺”詩,只因“夜半鐘聲”不同于他處的晨鐘暮鼓,于是膾炙人口了一千年。陳巖肖《庚溪詩話》說:姑蘇楓橋寺,唐張繼留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六一居士(歐陽修)詩話謂,句則佳矣,奈半夜非鳴鐘時。然余昔官姑蘇,每三鼓盡四鼓初,即諸寺鐘皆鳴,想自唐時已然也。
為什么有人質(zhì)疑,半夜不是鳴鐘的時候,但陳巖肖在姑蘇做官,半夜諸寺院鐘聲齊鳴。就因為半夜寺院敲鐘非常態(tài),非常態(tài)被詩人抓住了,正所謂半夜鐘聲夜半景,千古留得張繼名。
再說一個寫詩的秘密,《四溟詩話》言:“詩有天機,待時而發(fā),觸物而成,雖幽尋苦索,不易得也。所謂盡日覓不得,有時還自來。”筆者七律《辛丑初夏古徽州西遞聽雨》似有天助:
黟山疊嶂黟山青,閑坐茶塢萬籟鳴。
雷鼓敲天息蛙鼓,檐聲唱雨和蕉聲。
窄巷曲斜迷遠近,霧云清濁辨陰晴。
擁衾夢里知誰會,枕畔潺潺夜到明。
這應(yīng)該說是“盡日覓不得,有時還自來”的詩。茶塢中聽雨,四維黑漆漆一片,蛙聲格外響亮,然在閃電如白晝瞬間,雷聲驟至,蛙聲立停。許多詩詞美句聯(lián)語佳構(gòu)就是在這瞬間被詩聯(lián)定格而名傳千古,離不開詩人騷客的即時即景即事即情。
說實話,這首“聽雨”詩緣由雷響蛙鳴,才有了“雷鼓敲天息蛙鼓”一句。古人以為雷是由雷神擂鼓而聲震百里,動物的虎嘯猿啼蟬噪蛩鳴,唯青蛙叫稱為鼓吹。南齊孔稚珪門庭雜草不剪,有蛙鳴其中,他說:“我的庭院蛙鳴抵得過儀仗隊兩部鼓吹音樂。”蘇東坡有詩“已遣亂蛙成兩部,更邀明月作三人”。
做詩必找對句,上聯(lián)有雷鼓蛙鼓,下聯(lián)仍以聲為對仗,由此覓來雨蕉與檐雨的合聲,如此一個不錯的對聯(lián)現(xiàn)身:“雷鼓敲天息蛙鼓,檐聲唱雨和蕉聲。”在古詩中,由一聯(lián)而成律詩絕句的比比皆是,此為詩人作詩的不宣之秘。
常常是好聯(lián)來了,于是四下搜尋,于是一首詩誕生了,吟詩無他,如是而已。
雷鼓敲天息蛙鼓,
檐聲唱雨和蕉聲。
——欣緣道人左隸并書
(刊于2025年5月21日《中老年時報-副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