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河南32歲的杜醫生上班久坐,一天無小便,查出急性腎衰竭,雙側輸尿管被腎結石堵住,再晚就得進ICU。
杜醫生稱上班很忙,每天一坐就是七八個小時,顧不上喝水。
這一病例,撕開了醫療行業長期存在卻鮮少被關注的傷疤——醫生的健康危機。
醫生的工作強度,遠超常人想象。當清晨第一縷陽光尚未灑滿大地,醫院的門診大廳早已人頭攢動。
一上班,醫生們就開啟了“連軸轉”“車輪戰”的工作模式。門外有數個病人在候診,面對每一位患者,他們都需要全神貫注地傾聽主訴,仔細詢問病史;診斷時,要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抽絲剝繭找出病因;開出處方后,還要耐心細致地向患者解釋用藥方法、注意事項,囑咐患者注意飲食起居。一整天下來,喉嚨嘶啞、身心俱疲,連開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
由于病人太多,醫生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為了少上廁所或者不上廁所,醫生只能不喝水、少喝水。長此以往,必然容易導致人體缺水,引發腎結石等各種疾病。
一上班就是連續好幾個小時坐在那里起不了身,久坐傷肉,傷的是脾胃功能,傷的是氣血,還會導致血瘀,引發其他疾病。
來的都是病人,醫生每天接觸的都是病氣。看見病人的痛苦,感同身受,聽著病人的呻吟哭泣,醫生的心情又怎么好得起來!負面情緒對健康有害,這是不爭的事實。
印度醫生協會(IMA)的一項研究數據顯示:醫生的平均壽命僅為59歲,比普通人72歲的平均壽命足足短了13年。這一巨大的差距背后,是無數醫務工作者用健康乃至生命在守護患者的平安。
由于長期高強度、超負荷的的工作,導致醫生早死。
山東省好中醫楊文軍49歲猝死,原因是疲勞過度!他的離世,上了微博熱搜,引發全網悼念。他始終不遺余力地為患者尋找便宜有效的治療途徑,給病人看病經常加班加點,甚至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餓了吃壓縮餅干充饑,他最后一個快遞就是壓縮餅干!
今年,多位優秀的女醫生的離世更是令人扼腕嘆息。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杜曉華主任,作為呼吸醫學領域的權威專家,入選云南省“興滇英才計劃”名醫專項人才。2025年4月15日,杜曉華因病醫治無效去世,終年50歲。
廣東省中醫院的張北平主任,臨床醫學博士,主任中醫師,博士生導師,國家中醫重點專科脾胃病科的帶頭人,在科研與臨床工作中成績斐然,曾入選廣東省首批杰出青年醫學人才及廣東省第二批優秀中醫人才等名單,2025年5月9日因病去世,享年52歲。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主任醫生朱禮,2025年3月29日上午,因病醫治無效去世,年僅33歲。
江西的周曦芳院長,身患乳腺癌,與癌魔抗爭七年,于6月11日去世,享年55歲。
她們正處于年富力強、經驗豐富的黃金時期,本應在醫療崗位上繼續發光發熱,救治更多的病人,卻被病魔無情地帶走。
平日里,醫生們總是苦口婆心地叮囑患者要規律作息、合理飲食、適度運動,注重養生保健。然而,他們自己卻深陷工作的泥潭,無法踐行這些養生之道。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不規律的飲食和作息、長期的精神緊張,成為了懸在他們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醫生是生命的守護者,他們用精湛的醫術和無私的奉獻,為患者驅散病痛的陰霾。但他們同樣是普通人,也需要關懷與呵護。如果醫生們的健康持續被透支,不僅是個人與家庭的悲劇,更是整個醫療行業乃至社會的巨大損失。
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切實行動起來,關注醫生群體的身心健康,通過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合理安排工作強度、完善醫生職業保障體系等措施,讓醫生們不再成為“連軸轉的機器”。唯有讓醫者健康,才能更好地守護大眾的生命健康,讓生命的守護者也能被溫柔以待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