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醫療保障體系持續深化改革,其中藥品集中帶量采購(簡稱“集采”)政策成為降低藥品價格、惠及民生的重要舉措。特別是在癌癥靶向藥領域,通過國家醫保談判和集采“組合拳”,原本動輒數萬元的高價抗癌藥價格大幅下降,部分藥品降幅超過90%,疊加醫保報銷比例提升至95%,極大減輕了癌癥患者的經濟負擔,成為名副其實的“患者福音”。
過去,癌癥靶向藥因研發成本高、專利壟斷等因素,價格長期居高不下。例如治療肺癌的奧希替尼(商品名:泰瑞沙),原價每盒約5萬元,患者年治療費用高達60萬元;治療乳腺癌的曲妥珠單抗(赫賽汀)年費用也曾超過20萬元。許多患者因無力承擔而被迫放棄治療,或因此陷入“因病致貧”困境。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2025年1月,國家醫保局最新公布的藥品集采結果顯示,通過競爭性談判和帶量采購,多種靶向藥價格斷崖式下跌:奧希替尼降至每盒3000元,降幅達94%;曲妥珠單抗年治療費用降至3萬元以內。更關鍵的是,這些藥品被納入醫保乙類目錄,報銷比例普遍達到90%-95%,患者實際自付僅需5%-10%。
以奧希替尼為例,醫保報銷后患者月負擔從5萬元降至150元,真正實現“用得起救命藥”。這一變革背后是國家醫保局主導的“以量換價”策略。通過整合全國醫療機構采購需求,形成規模效應,倒逼藥企降價。例如,2025年第七批集采中,27種抗癌藥參與競標,平均降價幅度達65%,其中6種靶向藥降幅超90%。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同時,醫保目錄動態調整機制加速創新藥準入。2024年新版醫保目錄新增15種抗癌藥,覆蓋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高發癌種。國家醫保局明確要求:“對臨床急需、療效顯著的創新藥,建立快速評審通道”。例如,國產PD-1抑制劑卡瑞利珠單抗從上市到進入醫保僅用9個月,價格從每年12萬元降至1.5萬元,報銷后患者年支出不足千元。
降價效應已惠及千萬患者。據國家衛健委數據,2024年全國靶向藥使用量同比增長320%,其中醫保報銷占比達82%。北京協和醫院腫瘤科主任指出:“過去門診常見患者因費用問題中斷治療,現在這一比例從40%降至5%以下。”醫療資源分配也更趨合理。一方面,基層醫療機構通過集采獲得平價藥品,癌癥診療逐步下沉;另一方面,醫保基金使用效率提升。以江蘇省為例,2024年抗癌藥醫保支出增長15%,但因藥價下降,實際受益患者數量翻倍。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盡管成效顯著,仍需關注三大問題:
1.供應保障:少數企業中標后產能不足,導致部分地區出現斷貨,需加強履約監管;
2.創新平衡:如何在壓低藥價的同時保障藥企研發動力,需探索專利保護與醫保支付協同機制;
3.長效管理:部分罕見病靶向藥尚未納入集采,需進一步擴大覆蓋范圍。
國家醫保局在2025年工作要點中提出,將建立“孤兒藥”專項采購通道,并試點按療效付費模式。例如,對CAR-T細胞療法等高價藥,探索“分期付款”或“療效掛鉤支付”,既控制基金風險,又確保患者可及性。
從“天價藥”到“平民價”,醫保集采正在改寫中國癌癥治療的格局。隨著政策持續優化,未來更多患者將告別“望藥興嘆”的無奈,真正迎來“病有所醫”的希望之光。這一改革不僅彰顯了國家治理效能,更體現了“人民健康至上”的發展理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