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ON
能源轉型新賽道:非洲綠色氫能蓄勢待發
【Daily Nation網 6月12日報道】
全球清潔能源轉型大潮涌起,各國都在尋找應對氣候變化的良方。綠色氫能橫空出世,成為化石燃料的清潔替代品,堪稱改變游戲規則的“殺手锏”。而非洲正蓄勢待發,準備在這場革命中發揮主導作用。
氫是一種多功能的能源載體,也是宇宙中最豐富的元素。傳統的“灰氫”主要通過天然氣蒸汽重整工藝生產,這一過程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相比之下,綠色氫能是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或水力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將水分子分解為氫氣和氧氣。這種方法幾乎實現零碳排放,使綠色氫能成為全球工業和能源系統脫碳行動的核心利器。
非洲參與氫能革命已不再是紙上談兵。豐富的太陽能、風能和水力資源為許多非洲國家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讓它們有望成為綠色氫能及其衍生產品的主要生產商和出口商。這些衍生產品包括氨和甲醇,在化肥生產、能源儲存和清潔工業生產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肯尼亞也不甘落后,在2023年9月于內羅畢舉行的非洲氣候峰會期間推出了《綠色氫能戰略與路線圖》。該戰略鎖定四大目標:進口替代、糧食安全、綠色工業化和吸引投資。肯尼亞超過90%的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包括地熱、水力、風能和太陽能,這為生產綠色氫能提供了先天優勢。
01
立足本土
肯尼亞戰略的核心思路是“肥水不流外人田”:通過綠色氫能本土化生產氮基化肥和化學品,減少對進口產品的依賴。這一舉措預計將節省外匯支出,并通過穩定且環境友好的農業投入品供應來加強國家糧食安全。農業在肯尼亞經濟中舉足輕重,直接貢獻GDP約三分之一,間接貢獻也相當可觀。如果綠色氫能農業產品取得成功,將是真正的雙贏。
政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到2027年實現氮肥20%的進口替代率,到2032年達到50%。為實現這一目標,專門用于綠色氫能生產的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將從2023-2027年間的150兆瓦擴大到2032年的450兆瓦。作為水分解關鍵設備的電解槽容量也將在同期從100兆瓦擴展至250兆瓦。
該國還成立了綠色氫能協調委員會,并正在籌建專門的秘書處。從現在到2026年,政府將廣泛開展利益相關方參與和培訓,為建立監管和運營框架“打好地基”。
02
5000億先令大單
2022年,肯尼亞與英國簽署了價值5000億肯尼亞先令的綠色投資協議。威廉·魯托總統隨后放出“豪言壯語”:肯尼亞計劃生產30吉瓦綠色氫能。如果這個目標實現,肯尼亞將“一躍成為”全球綠色氫能生產和出口的頂級玩家,產能相當于英國2030年10吉瓦目標的三倍。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待檢驗。魯托總統并未透露具體時間表或生產基地布局,這讓外界對計劃的可行性“霧里看花”。
放眼整個非洲大陸,各國都在搶搭綠色氫能這班“順風車”。納米比亞承載著非洲大陸最雄心勃勃的項目之一,旨在產生2GW可再生電力用于國內和出口導向的氫能生產。南非的綠色氫能項目管道計劃振興其工業部門并創造新的經濟機遇。摩洛哥廣闊的太陽能田和尼日利亞的天然氣基礎設施也使它們有望成為氫能樞紐。
然而,前路并非一馬平川。首要挑戰是成本問題——綠色氫能生產成本仍比化石燃料替代品高出不少。雖然成本在下降,但在缺乏補貼或碳定價的情況下,競爭力仍顯不足。基礎設施也是一大難題,氫能需要專門的管道、儲存設施和運輸解決方案。許多非洲國家的支持性政策和監管環境仍在發展中,這可能會讓投資者望而卻步。
盡管如此,機遇同樣誘人。綠色氫能項目能夠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創造技術含量高的就業崗位,并幫助經濟體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實現多元化發展。國際合作更是帶來資本、技術并推進市場準入,讓項目從“紙面”走向現實。
在全球范圍內,綠色氫能革命正如火如荼。德國、日本和韓國等國家正大力投資進口綠色氫能,為本國工業脫碳“鋪路架橋”。這為非洲生產商創造了巨大的出口商機。如果非洲各國能夠“同心協力”,輔以戰略眼光和統籌規劃,完全有可能滿足全球綠色氫能需求的半壁江山。在這個過程中,非洲將徹底改寫自身能源版圖,實現從傳統能源依賴向清潔能源強國的轉變。
能源轉型與雙碳觀察
Energy Transition
編譯:劉夢瑤(新能源部)
審校:李家豪(新能源部)
編輯:劉夢瑤(新能源部)
SOO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