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有一千種美。
hi,我是貓。
在小某書上看到這個題目,就想跟大家聊一點關于對嫉妒心的看法。
說到嫉妒心,先退一步說競爭心。
我認為絕大多數人都會有這種競爭心,而正因為這份競爭心才會促使人不斷地進步。
所以不應該一味地打壓,我看大家都在反內卷,其實主要還是當下這個時刻,看到的都是卷后的一片狼藉,卻沒有看到人類在競爭下走了多遠,這些正面的積極效用,這是很可惜的。
在不失去自我的前提條件下,去競爭跟爭取,這是很寶貴的。需要警惕的是,競爭心過量了就會變成嫉妒心。
這中間的劑量需要人不斷地調整、增減,多了拿掉一些,不然會產生嫉妒、貪欲;少了又會佛系,喪失了欲求,就加一些。
嫉妒心最大的缺點就是損人不利己。一開始對外詆毀、肆意評價、散播嫉妒對象謠言,把自己置于為別人活的境地。
但一般這種小伎倆,也沒法撼動對方,最后轉而都會向內自我攻擊,整天自憐自艾,甚至覺得他人所成都是幸存者偏差,一切都是機緣巧合,那就真的失去了取長補短,海納百川的機會跟真正學有所得的能力了。
一個人常常受到嫉妒心的擺布,那說明一件事,就是自己配不上好的,因為這個世界總有更好的讓你發狂發怒,你已經成為了傀儡,而不是自己命運的主宰。
說到配得感,我必須承認這不是中年女人的特權,因為跟年齡無關。一個人配得感的來源完全是建立在專注于內,而非牽動于外,配不配是自己一步步能力、心態、做事等亦步亦趨跟上,不斷打磨形成的。
但不可否認,更多的經歷對一個時刻內省的中年女人來說,提早得到這個配得感是有優勢的,因為行到了,知更容易就習得了。
婚戀市場上流行一個詞語叫做雌競,從字面上理解來看,就是同性別之間的競爭,那么就意味著大家比拼的一個隱形對象都指向男性。
其實不需要男人,女人之間的嫉妒心也是很微妙的。
這主要還是基于父權視角的長期結構性壓迫導致,女人一直作為第二性身份存在,而刻在基因里面的繁衍重任,就意味著在擇偶的選擇上一定是慎重再慎重。
優秀的配偶基數小,就會產生競爭。這種競爭在這個多元價值體系下被公開討論,成為了一個市場。很長一段時間女性都活在受異性歡迎程度跟自我價值等價的荒唐公式中。
我不評價,存在即合理。
而與之相反的是,當下越來越多的女性覺醒,直接殺進核心圈競爭,去獲得資源、獲得權力、獲得安身立命的權利。
雌競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曲線救國,不過就是通過俘獲一個有權力、有資源的男人,間接取得自己所想要的,那最需要過的一關就是嫉妒心這一關。
因為大家競爭同一個對象,那么就意味著卷的是另外一套外部標準,一個迎合男性視角的標準,而非由自己定義規則,自己來挖掘機會,自己來掌握主動權。
這種生存邏輯要求你要時刻掌握對方的動向,調整自己的生存策略,跟玩短線的邏輯一樣,更依賴市場情緒的變化,也更需要隨機應變。
不是不可以,不過久了會出現一個問題,你很容易變成一個鑒賞家,充斥著評價的味道。你處于仰視的視角,對外形成嫉妒心,對內生成自卑感,能討好迎合多久?
一個女人要隨時跟著另外一個人的標準變化而變化,這會讓人失去創造力。而失去創造力的人,容易狹隘,排斥他人,競爭心就會過量。
所以嫉妒的根源不是因為有更好的人存在,而是自己個人的評價標準,自己的生存優勢都在仰賴他人鼻息,而非自己擁有。
我一直覺得群體之間大家要追求的是同頻,是理解、是共情,而非占有、嫉妒、甚至是攀比,雖然玫瑰的香與刺是一體的,但使得人變得更好的方向一定是正面大于負面的。
盡量去接近正面,負面的部分就會消解,變弱,人也會越來越好。
有一個判斷自己是否變強大的標準,就是看身邊有沒有比自己更強大的朋友。
一個人能跟優秀的人做朋友,那么本質上她一定也在嫉妒心這條路上掙扎過,和解過,最后終于知道,世界注定存在高矮懸殊,而每個人各有天賦,就像原野上盛開的不同花。
各有各的美,多元,沒有固定的標準。
不要用自己的弱項去丈量他人的天賦之處,找到自己的亮面,發光發熱。
如果說存在一套更適應萬千世界變化的生存邏輯,那一定是自我強大。自己好了,一切都好了。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