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老白第130篇原創筆記
前言
昨天中午,業主群跳出信息:“鄰居們,我的外賣不見了,請大家看看誰拿錯了?”
正忙著做飯的我,下午才有空看后續:
一位租客拿錯,又不在群里。等鄰居找物業查了監控找過去時,外賣早已下肚,甚至還誤以為商家出錯餐,給了個差評。
而造成這一系列誤會的根源就是:鄰居答應騎手不送上樓。
從情感來講,我理解鄰居做法;但從理智來看,尤其在職場,越心軟,越受傷。
01 心軟的真相:好心未必能成好事
工作久了,我相信你不難發現這個扎心的事實:
想在職場混得好,要么能力超群,無可取代;要么資源雄厚,背靠大山;要么,對人性有深刻的領悟力,才能一路向上突圍。
如果這些都不具備,那么大概率和我一樣,成為社會的分母。
很多人認為,同為分母,理應同甘共苦,互相幫助。
同事求助時,明明自己很忙,硬著頭皮也答應下來;面對弱者時,同情心就不由自主開始決堤泛濫。
這有錯嗎?我不覺得,畢竟善良永遠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也正因為善良,才讓人們心中有愛,這個世界有光。
但憑什么心軟的人總是吃虧?
是因為看到別人受苦,總想著去拉一把,把別人該承受的后果,硬是拉到了自己身上。
就像鄰居體諒騎手面臨雨天的訂單高峰,自己餓著肚子多一堆麻煩事,還讓商家躺槍,這就是典型的好心辦壞事。
02 心軟的代價:成全他人委屈自己
《增廣賢文》有言:“慈不掌兵,義不掌財。”
古人早就提醒我們:
心軟是一種不公平的善良,它或許能成人之美,但必定會委屈自己。
上周,有讀者留言:“老白,寫一篇女性職場生存之道。”
說實話,對我來說,這是道難題。而對于職場女性來講,心太軟,很多時候都是無法克服的天性。
我前單位有一個部門,是女主管帶領男下屬。
起初,一切都挺順利,他們雖然業績不出彩,但內部氛圍很和諧。
直到我聽到下屬給她打電話稱呼“姐”而不是職務時,我隱約預感不妙。
果然,她部門逐漸失控,遲到早退習以為常,摸魚劃水人人爭先,終究引起領導震怒。
在被降職降薪,調離部門的檢討會上,她說:“我曾以為人性化管理可以體現我的能力,忽略了心太軟往往意味著底線會逐漸降低。”
03 心軟的前提:自己強大向下兼容
年輕時,我也因不懂得拒絕而吃過不少虧,上過不少當。
以前總是用“吃虧是福”這句話自我安慰,直到年過40,福遲遲未見,皺紋卻準時前來報道,我才明白一個道理:
有的經歷不會讓人進步,只是重復鞏固錯誤。若只能獨善其身,千萬別想著兼濟天下。
也就是說,當你強大到足以承受心軟帶來的代價和后果,才是真正的仁和善,否則,就只是為難自己。
因為,人們只會對強者的施舍感激涕零,不會對同頻者的奉獻報以尊重。
職場上,善良應該有鋒芒,適度冷漠才有助于維護邊界,這些老生常談的生存哲學絕非厚黑,而是真正值得我們品味的經典。
先用鋒芒武裝自己,用邊界保護自己,你才有時間精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只有當你的柔腸有了鐵骨支撐,善意才能真正溫暖他人,而不是成為自己的軟肋。
寫在最后
有句話說:“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價碼。”
而每一個心軟的瞬間,也注定有未知的傷疤。
我們不必活成冰冷的機器,只需明白:
所有值得維系的關系,不會因為正當拒絕而崩塌;
所有值得奔赴的前程,不需要以自我透支為門票。
共勉~
感謝你讀到這里,想必我的文字讓你有所感觸。
歡迎你點個關注,讓老白有機會見證你的進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