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豬價跌破7元/斤大關,跌出了年內新低,養豬業一片慌張。雖然說收儲以后,跌勢有所緩和,但前景依然不樂觀。
因為根據推算,6月份很可能將迎來出欄高峰。
一方面是6月天氣逐漸炎熱,且南方進入梅雨季節以后,豬病風險增加,大豬價格走弱,養殖戶更傾向于認賣出欄;
另一方面,官方之前開會引導各大豬企減重出欄,預計6月豬企們響應號召,出欄也會增加。
再加上下游消費本來就不旺,又遇到高溫炎熱天氣,消費就更加疲軟。
所以,豬價連連走弱,且一時半會兒也難抬頭。
而其實不止豬市,整個養殖業都不景氣,蛋價、雞價、牛羊等都在下跌。
比如前幾天多個產區蛋價再次跌破3元大關,部分養殖戶已經陷入虧損狀態。
而白條雞價格也持續走弱,截至上周,全國白條雞批發價格為16.88元/公斤,同比下跌了2.3%。
再比如羊肉也在下跌,上周全國批發市場羊肉價格為59.58元/公斤,同比下跌了0.5%。
牛肉還算好些,截至上周同比倒是上漲了3.5%。但很多分析認為,再上漲的漲幅有限。
這么來看,從豬到雞,到羊,再到牛等,大部分都在走下坡路,而且呢有的掉進坡底,一時半會兒地可能還爬不上來。
我們不禁要問,養殖業這是怎么了呢?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下跌的原因也都大差不差:
第一,供應太大。
典型的就是生豬、蛋雞以及肉雞,產能不是一般的大。
生豬產能已經連續11個月增長,仍在4000萬頭的大關以上。
蛋雞及肉雞的壓力就更大了,動輒接近歷史高位。
產能高位的背后與利益直接相關,都是前兩年價格高位,見利而來的不在少數,于是就開始卷,產能暴增,最后的結果就是供應壓力山大。
這在養殖業里其實特別典型,每次的上漲下跌就形成了一個周期,相對豬周期要更長,因為生豬市場占比更高,養殖周期更長,所以周期也就更慢。
禽類相對周期短一些,但也依然要承壓,因為產能辛辛苦苦增上去,就很難再跌下來,都是行情跌到虧損以后被迫去化產能。
第二,養殖技術提高,肉類產量增加。
前兩年豬價一直磨底,對養殖端考驗極大,于是豬企都開始優化產能,降本增效。雖然產能回落了,但是能繁母豬得到了充分優化,繁育能力提升,所以豬肉供應量并沒有同比回落。
活羊養殖也是如此,隨著肉羊育種、飼養、屠宰等技術不斷提高,出肉率上升,所以羊肉供應也較為充裕。
第三,進口增加。
豬肉、禽肉進口影響不大,但牛肉進口影響較大。國內肉牛養殖成本偏高,而進口牛肉價格便宜,因此進口牛肉近年來一直呈直線增長的態勢。
再加上雖然市場對牛肉消費日益增長,但是豬肉、禽肉等價格走跌,替代優勢很大,也就制約了牛肉的需求。
所以即便牛肉價格上漲,但預計漲幅有限。
第四,就是下游消費恢復緩慢。
雖然每到節假日旅游數據增長爆表,但民生消費的增長并沒有十分突出。
一來民生消費是剛需,再增長也有一定的限度,所以漲幅有限;二來受宏觀經濟大背景影響,錢袋子普遍縮緊,首先就會體現在日常消費上。
所以,消費跟漲不及時,也會反過來更凸顯供應的壓力。
需求增長不動,那就需要供應端主動去化,但前面說了,產能增長容易,但去化就難了,往往都是被迫去化的,所以養殖業這下坡路沒那么容易結束,可能還得走一陣子。
本文完,歡迎關注并點贊,給個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