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雖然在深交所IPO最新公布的審核名單中,長城攪拌IPO正因“IPO申請文件中記錄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需要補充提交”而按規定需“中止”審核,但從“中止”到“終止”僅剩時間問題了。據叩叩財經獲悉,長城攪拌管理層內部在近期已決定終止此次創業板IPO并撤回相關申報文件,目前叫停上市的相關后續流程也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之中。
本文由叩叩財經(ID:koukouipo)獨家原創首發
作者:陳渝川@北京
編輯:翟 睿@北京
正如市場所盼望的那般,“冰凍”多時的IPO申報和審核正迎來回暖的“春風”。
在剛剛過去的6月13日和14日兩天時間里,A股滬深市場及北交所便受理了8家企業的擬上市申請。
多家曾在審核環節停留久矣的IPO“釘子戶”們在更早的幾個月前就已經開始紛紛胎動,迎來了新的推進動態。
IPO常態化于A股而言已不再是傳說。
但并不是所有此前困足于IPO審核流程中的擬上市企業都會在強監管政策緩和之下用“時間”換來登陸A股的“空間”。
至少浙江長城攪拌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城攪拌”)在今后較長一段時間里是確定等不來其登陸A股的時間窗口了。
早在2022年9月30日,長城攪拌即在東方證券的保薦之下向深交所遞交了創業板上市的申請并獲得受理的。
和目前在創業板IPO隊伍中排隊等待深交所上市委會議審核的其他二十余家企業相較,長城攪拌算是幸運的。
因為早在2023年9月15日深交所召開的2023年第73次上市委審核會議上,長城攪拌就成功獲得了上市委委員們給出的“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的結果,并無需補充進一步落實事項。
但長城攪拌卻又是不幸的。
如今距離長城攪拌IPO通過深交所上市委會議審核已然過去一年零九個月,其卻再未向A股上市邁進過一步,連向證監會遞交注冊申請的資格都未獲得,久久未能進入到IPO注冊環節之中。
多日等待的無果,已經暗示了長城攪拌IPO即將告敗的結局。
雖然在深交所IPO最新公布的審核名單中,長城攪拌IPO正因“IPO申請文件中記錄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需要補充提交”而按規定需“中止”審核,但從“中止”到“終止”僅剩時間問題了。
據叩叩財經獲悉,長城攪拌管理層內部在近期已決定終止此次創業板IPO并撤回相關申報文件,目前叫停上市的相關后續流程也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之中。
“因長城攪拌為股份公司,按照相關章程,終止IPO屬于重大事項,在經過董事會決議后,還需提請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后,才會真正進入到實際操作流程。”滬上一家大型券商的資深保薦代表人告訴叩叩財經。
按照長城攪拌的計劃,在幾天后的2025年6月18日,其將召開2025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該次會議所需要股東們投票審議的主要議案即為關于長城攪拌終止創業板IPO并撤回相關申報文件的相關事項。
不出意外,在臨時股東大會上上述議案成功獲得通過后,長城攪拌就將正式向深交所遞交IPO申報材料撤回的申請。
長城攪拌IPO的告敗,不僅意味著其難以從A股市場獲得數億資金的支持,同時也意味著其沖刺A股“攪拌設備第一股”的失利。
按照長城攪拌此次IPO的申報材料顯示,其原計劃通過此次上市發行不超過4500萬股以募集4.34億資金投向“攪拌設備生產擴建”及“研發中心建設”等兩大項目。
公開信息顯示,長城攪拌為一家專業從事攪拌設備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的企業,主要產品為攪拌設備,其根據客戶需求定制化開發適用于不同具體應用領域的攪拌設備,滿足下游終端用戶的使用工況與技術要求。
因目前除兩家在新三板掛牌交易的同行可比企業外,在A 股上市公司中,尚不存在與長城攪拌主營業務完全相同的,這也意味著,如果長城攪拌此次IPO一旦成功掛牌上市,那么其將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內“攪拌設備第一股”。
在當年長城攪拌IPO即將登陸深交所上市委會議接受審核的前夕,就有接近于監管層的投行人士向叩叩財經預測,稱“從長城攪拌的基本面來看,其在的上市委會議上成功通過審核的幾率頗大”,畢竟在其彼時IPO報告期的最近三年中,長城攪拌的經營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尤其是在上會審核前的最近一期財務年度即2022年中的營收和利潤的雙增,都為長城攪拌獲得深交所上市委員們的首肯贏得了先機。
公開數據顯示,在2020年至2022年間,長城攪拌營業收入皆保持著近40%的增長,從最初不到3億規模的2.87億元,到2022年時,已達到5.51億,對應的扣非凈利潤,也從2020年的5900余萬,一路持續增長,并在2022年錄得距離破億僅一步之遙的9868.36萬。
但上述資深投行人士仍在斯時擔憂地補充稱“雖闖關IPO審核的勝算頗大,但長城攪拌后續的上市計劃也存在著較大的風險和變數。”(詳見叩叩財經相關報道《長城攪拌IPO沖關A股欲奪“攪拌設備第一股” :大客戶資源歸屬風險猶存,推廣服務商模式爭議未了!》)
果然一語成讖。
在成功通過深交所上市委審核后,苦苦等待向注冊大關邁進的長城攪拌經營態勢也算保持著穩定,在2023年中,即順利實現了扣非凈利潤破億的突破。
據叩叩財經獲得的一份長城攪拌尚未在深交所IPO申報材料中公開披露的2023年年報數據顯示,2023年中,長城攪拌營業收入達到了6.52億,同比增長18.28%,創下了其自成立以來的峰值,對應的扣非凈利潤也達到了1.31億,同比增長達32.82%。
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長城攪拌的營收增長速度明顯放緩,僅同比增長4.76%,且扣非凈利潤出現了近10%的下滑,但依然保持了過億的規模,達到了1.18億。
顯然,業績的小幅下滑并不足以導致這家利潤破億的企業最終飲恨創業板IPO,那么到底是何種原由讓長城攪拌IPO止步在了上市注冊的大門前呢?
對于IPO的終止,長城攪拌給出的理由是“基于公司當前經營戰略調整以及資本市場環境變化”,但這顯然太過籠統。
“可能還是和其研發費用的合規性有關。”上述資深保薦代表人分析認為,對于擬創業板上市企業而言,研發投入的多寡直接關系到企業是否符合創業板上市定位的規定指標,從近年來監管層公布或內部通報的多起帶病闖關創業板上市案例來看,研發費用歸集的準確性和內控的有效性是“重災區”。
在長城攪拌IPO過程中,有關其研發費用的“合規”問題便一直是市場爭議的焦點,諸多輿論聲音認為其或存在為滿足上市條件“突擊拼湊”研發費用的動機和疑點。
1)突擊增長的研發費用
如果沒有2022年下半年研發費用異動式的“突擊”暴增,恐怕長城攪拌的名字早已出現在創業板IPO撤回并終止的名單之中,更不可能在2023年9月中旬順利通過深交所上市委會議的審核。
2022年底,也正是在長城攪拌IPO正在接受深交所首輪問詢之際,深交所正式公布并實施了《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2022年修訂)》(下稱《暫行規定》),其中明確規定了創業板對申報上市企業的成長型創新創業指標的判定標準,即在研發投入上,需申報創業板上市企業滿足“最近三年研發投入復合增長率不低于15%,最近一年投入金額不低于1000萬元”或“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金額不低于5000萬元”。
若以彼時尚未出爐2022年年報的長城攪拌相關數據衡量,在2019年至2021年間,其研發投入是難以滿足上述要求的。
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間,長城攪拌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172.27萬、1370.86萬和1447.25萬。三年累計僅為3990萬,復合增長率11.11%。
在2022年上半年,長城攪拌在研發投入上也繼續著其前幾年的“不溫不火”,甚至還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
據長城攪拌2022年中報顯示,在2022年1-6月中,其在研發上的投入僅587.4萬,較2021年同期的615.6萬還下滑了4.57%。
然而隨著《暫行規定》中相關研發投入指標的落地,在2022年年報中,長城攪拌的研發費用突然一改此前的投入頻度,一舉達到了2009.7萬元。
也即是說,在2022年下半年中,長城攪拌竟緊急“拼湊”出了高達1400余萬的研發投入,幾乎與2021年全年在研發上的投入持平,也同比2021年同期大增超過71%。
在2022年下半年研發費用暴增的基礎上,長城攪拌這才勉強符合了創業板上市“三創四新”的硬性指標——2020年至2022年,研發投入復合增長率達到了21%。
長城攪拌這一異常的舉動,便不得不讓人質疑,其或為了滿足《暫行規定》的有關要求,存在在研發費用的歸集上“動手腳”的可能。
2022年,長城攪拌投入的2000余萬研發費用中,同比增長最多的是職工薪酬。
2021年,長城攪拌那1447.25萬的研發費用中,職工薪酬為885.98萬。而2022年,其用于職工薪酬的研發費用一下達到了1220.85萬,增加了334.87萬。
在這部分增長的職工薪酬中,長城攪拌的兩位高管貢獻最高。
蘇楊與周國忠,皆為長城攪拌的副總經理,前者還同時兼任董事,后者也兼任研發設計部主任。
2022年中,蘇楊和周國忠的薪酬分別達到了99.87萬和81.13萬。這兩筆共計近200萬的費用,悉數被長城攪拌計入了研發費用的職工薪酬中。
2021年,蘇楊和周國忠的薪酬分別為70.40萬和50.1萬。
這也就意味著,在2022年共計增加的334.87萬元研發費用職工薪酬一項中,僅蘇楊與周國忠二人的薪酬增量便近1/5。
長城攪拌2022年研發費大幅增長的原因與合理性,其歸集與核算是否真實、準確,與研發相關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是否存在調節研發費用以符合“三創四新”標準的情形,這其中的種種謎團隨著其IPO在“過會”后的意外停滯,變得越發讓人生疑。
在監管層近期公布或內部同步的創業板IPO現場檢查或現場督導的“違規”結果中,多家曾聲稱“發行人建立了研發費用相關的內部控制制度,相關制度完善并得到有效執行,各期研發費用核算準確”的擬上市企業被監管層直接戳穿“謊言”。
2)最典型的家族企業集體造富神話破滅
當2022年9月,長城攪拌開啟其創業板IPO的闖關之旅時,其特殊的股東組成,就吸引了外界諸多目光。
“夫妻店”、“家族企業”式公司闖關A股IPO上市已并不少見,但少有如長城攪拌這般股東關系家族典型化的。
長城攪拌自認無控股股東,而是由7名自然人組成了近年來創業板IPO企業中最為龐大的實際控制人隊伍。
據長城攪拌披露的IPO招股書(上會稿)稱,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公司實際控制人為虞培清、金友香、魯云光、金友發、施海濱、陳思奇及虞淑瑤,該七名具有一致行動關系且被認定為公司實際控制人的自然人合計通過直接及間接的方式接持有長城攪拌目前90.47%的股份。
虞培清、金友香、魯云光、金友發、施海濱、陳思奇及虞淑瑤等7人的關系也極其錯綜復雜。
虞培清為長城攪拌的董事長,也是目前股東中持股占比最高者,其另一身份則是金友香和金友發的表哥,施海濱則為金友發和金友香的表弟,而虞培清的妻子又是金友香的親姐姐,也為金友發的表姐,魯云光為金友香和虞培清妻子的妹夫,陳思奇則為金友發的妹夫,虞淑瑤為虞培清之女。
也即是說長城攪拌中,虞培清及其一眾表兄妹、堂兄弟及其配偶持有絕大部分股份并控制著整個企業的話語權。
不僅如此,金友香的弟弟金友松、女兒林曉密,虞淑瑤的丈夫張友坤及其妹妹張友鑫,雖并未被認定為實際控制人之一,但皆還持有另外部分份額的長城攪拌的股份,且也在長城攪拌中擔任要職。
顯然,只要長城攪拌此次IPO順利成行,迎接它的不僅是數億募集資金的補給,更有整個家族的資本狂歡。
除了長城攪拌的第一大股東虞培清持有3360萬股外,其余金友香、魯云光、金友發、施海濱、陳思奇等五人分別持有長城攪拌1920萬股至1560萬股不等。
以長城攪拌此次IPO預計發行不超過4500萬股募集4.34億的計劃測算,其預估發行股價則在9.65元/股左右。
也即是說,如果長城攪拌一旦登陸A股,那么除虞培清之女虞淑瑤外,剩余的6位表兄堂弟關系的長城攪拌實控人,其在長城攪拌中的持股市值皆將過億,又在A股上演一幕批量制造億萬富豪的神話。即使是其中持股數最少的陳思奇,其持有的1560萬股的長城攪拌市值便將達到1.5億。
資本饕餮盛宴在前,跨過此次IPO之關,便是雞犬升天的結果。
可惜,美夢終在IPO強監管的態勢下敗于現實。
長城攪拌在創業板IPO受挫后,會就此放棄A股的上市計劃嗎?
或許,北交所上市是其能盡快實現登陸A股的“捷徑”之一。
長城攪拌是有申報北交所上市的“先天優勢”的。
早在2016年,長城攪拌就已率先掛牌新三板,并在2022年5月順利進入創新層。
這便讓其早已滿足了北交所所需的“發行人應當為在全國股轉系統連續掛牌滿十二個月的創新層掛牌公司”的申報條件。
近年來,多家在滬深A股IPO受挫的企業,也早已紛紛轉投北交所的懷抱,其中不乏如長城攪拌般利潤破億者。
長城攪拌在即將終止創業板IPO之后,是否會繼續其資本部署,北交所上市是否會成為其下一站,叩叩財經也將持續關注。
(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