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注天使支教并“設(shè)為星標 ★ ”一起探尋適合兒童的教育!
近日,深圳一家肯德基店內(nèi)的偷拍視頻火遍全網(wǎng)。畫面中,一位戴口罩的年輕女孩正對著手機打視頻電話,全程一言不發(fā),雙手在空中飛快地比劃著。燈光下,她的眼神專注而焦急,手指舞動如蝶。
起初,拍攝者以為這是一段溫馨的“手語秀恩愛”,配文“唯有愛不被隔絕”。真相卻讓所有人心頭一顫——懂手語的網(wǎng)友翻譯出她無聲的吶喊:“把錢還了! 怎么,你不想還?借錢時說好兩個月還,現(xiàn)在又說要兩個月,我鄙視你!”
這不是愛情故事,而是一個聽障女子因生活捉襟見肘,艱難討債的心酸紀實。
01
無聲世界的吶喊
視頻引爆評論區(qū),一條留言獲得高贊:“忽然覺得他們連吵架都不能大聲喊,憋在心里得多難受?!边@種“無法宣泄”的壓抑,是健全人難以想象的痛苦。
一位出租車司機分享親身經(jīng)歷:深夜載到兩位乘客,多次詢問路線均無回應(yīng)?!爱斘覒嵟仡^想再問時,看到兩人同時用手指方向,才知道他們是聾啞人。當時我羞愧得連聲道歉。”
更令人心酸的是,一位網(wǎng)友收到聾啞外賣員的短信:“請回答?!薄敖o我錢27。”“單號多少,快點?!薄霸趺礇]收到27?!闭Z氣看似生硬,卻藏著不為人知的努力。
曾在聾啞學(xué)校教學(xué)的老師解釋:“他們的語序和表達與正常人不同,能拼成完整主謂賓已屬不易。那些形容詞或情感詞匯,他們根本拼不起來。”另一位網(wǎng)友補充道:“我表姐就是聾啞人,我們說的話他們理解可能有偏差!”
02
被“消失”的8500萬人
知乎上曾有一個刺痛人心的問題:“我國有8500萬殘疾人,相當于每15人中就有一個,為何我在大街上從未見過?”一個回答道破天機:
“沒見過人間疾苦不是你的錯,只是你比較幸運。但是,以你有限的見識去否定人間疾苦,用質(zhì)疑聲淹沒援助或求救的聲音,你就是在造孽?!?/p>
社會的冷漠與偏見無處不在:
當聽障外賣員出示特制工作牌(一面詢問取餐地點,一面請顧客檢查餐品)時,顧客看都不看就寫下差評:“聾啞人掏殘疾證要錢”;
當日本推出88元透明口罩(方便讀唇),熱評前三卻在嘲諷“吃飽了撐的”;
當韓劇《奇怪的律師禹英雨》中自閉癥患者被攻擊時,彈幕飄過“送他去監(jiān)獄”、“與世隔絕他們”
殘障不是邊界,偏見才是。
03
那些照亮黑暗的微光
在普遍冷漠的背景下,一些普通人的善舉更顯珍貴:
賣爆米花的老夫婦深夜收攤后,蹲在昏黃路燈下,小心翼翼撿起地上每一粒爆米花?!安唤o環(huán)衛(wèi)工人添麻煩”——沒有城管監(jiān)督,沒有顧客注視,只有兩位老人自發(fā)的溫柔。
農(nóng)民工走進銀行前突然停步,脫掉沾滿泥濘的鞋,赤腳跪地操作ATM機?!靶K了,怕弄臟地板給清潔工添麻煩?!?/p>
蓮花山公園2023年上半年記錄“好人好事”1146件:尋回144件失物,救助210名傷者,臺風(fēng)天救援108人,幫助312名走失兒童老人回家。深圳公交車上,駕駛員鐘春林發(fā)現(xiàn)乘客遺落的2部手機和電腦,輾轉(zhuǎn)聯(lián)系物歸原主,收到“拾金不昧”錦旗。
這些普通人用行動詮釋著:在人之上,把別人當人;在人之下,把自己當人。
04
兒童心中的“無聲傷痕”
社會對弱勢群體的忽視,同樣折射在兒童心理健康的陰影中。
當父母陷入痛苦時,孩子常成為無辜的承受者。大冰在直播間連麥過一位12歲女孩:從6歲起目睹父母爭吵,母親因成長于離異家庭而長期抑郁,甚至生病時只能靠爺爺偷偷塞兩個包子度日。
小女孩哭著說:“我很愛媽媽,想解決父母問題,緩解她的痛苦......”大冰堅定而溫柔地回應(yīng):“這不是你該操心的事。你要永遠記住:即便我什么也做不了,但是我什么也沒有做錯?!?/p>
心理學(xué)稱此為“代際重復(fù)”——當父母讓孩子重復(fù)遭受自己當年的痛苦,孩子不僅感受不到愛的滋養(yǎng),反而會深陷“拯救父母”的泥潭。
初中生陳歆翊的案例更令人心碎。英語課上她突然尖叫辱罵老師,辦公室內(nèi)崩潰哭喊:“你們都欺負我!”心理老師追根溯源:父母離異后都不要她,被遺棄的孤獨感讓她認定“全世界與我為敵”。
孩子從出生就無條件愛著父母,若父母過得不幸福,他們常會歸咎于己。這種“童年內(nèi)疚”如同無聲的手語——無人聽見,卻撕心裂肺。
05
撕開遮羞布后,我們該做什么
看見“隱形”群體:遇到快遞員、洗車工、咖啡師是殘障人士時,多一份耐心??吹矫さ辣徽?、無障礙設(shè)施缺失,主動反饋溝通。
破除語言偏見:收到語序生硬的短信,先想“這可能是聽障人士的努力表達”。記住那位深圳外賣員的“謝謝”和“請”——他極力想讓世界聽懂自己。
守護孩子心靈:當孩子說“想幫媽媽解決痛苦”,請明確告訴他:“這不是你的責任?!备改敢龅模?先愛自己、善待自己,才有足夠心理能量愛孩子。
創(chuàng)造表達空間:像心理老師幫助陳歆翊那樣——用“情緒溫度計”讓她看到憤怒時132次/分鐘的心跳;用“語言顯微鏡”觀察“眼瞎”如刀的字形;用VR換位體驗老師視角。這些方法為孩子情緒打開出口。
深圳那晚的肯德基里,聽障女孩放下電話后,默默吃掉半涼的薯條。窗外霓虹閃爍,無人知曉她是否討回了欠款。但千萬網(wǎng)友的轉(zhuǎn)發(fā),讓這個無聲瞬間震耳欲聾。
8500萬不是冰冷數(shù)字,是一個個渴望被看見的靈魂。當我們學(xué)會在討債手語中讀懂尊嚴,在兒童淚眼中看見求救,社會的遮羞布才能真正落下。
肯德基那張偷拍照終會褪色,但它撕開的裂縫中,光正在涌入——每雙伸出的手,都能傳遞跨越障礙的溫度。
人行走世間,想走得更遠,最終靠的還是心軟和尊重。
來源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兒童的未來在教育
如果你曾夢想:
有一天能站在兒時向往的講臺,
去收獲一群山村熊孩子的愛,
讓生命擁有一段不尋常的經(jīng)歷.....
也曾希望:
參與探索適合兒童的教育,
賦予教育以生命的意義
我們在這里等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