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放屁”這一行為是人們再正常不過的一類生理反應了,畢竟,人是以吃五谷雜糧為生的,也得靠腸胃蠕動和微生物發酵來進行消化,只要這些事情沒有終止,那么產生并釋放氣體的行為也就沒有盡頭。
據統計,一個正常成年人大概每天要放10-15次屁,折合體積在500ml左右,其中有一部分會在睡眠的時候自動釋放,那么白天清醒的時候,每天放屁大概在8-10次,若是太多或太少,都可能意味著飲食失衡或腸胃不適。
而放屁的次數過多,就很有可能是這4種原因所致,大家最好別忽視,這是腸胃發出的信號。
1.便秘
當飲食難以消化或是缺乏水分的時候,人體就可能會出現便秘癥狀,此時,放屁的次數也會同步上升。
因為當食物過久地在腸道中儲存時,腸道菌落或加速、加深食物的發酵過程,繼而產生大量的含氮、含硫氣體,不過這些氣體并不會因為便秘而難以排出,而是會變成一團團臭氣沖擊腸道末端,最后變成屁。
此外,長期便秘的人,其放出來的屁往往是“又臭又響”的那一種,這是因為氣體量大的同時,還有諸如氨氣、二氧化硫這類含量過高的惡臭氣體。
所以,大家最近若是放屁量驟然上升的話,最好吃些易消化、通腸道的食物來調養。
2.胃病
胃部作為消化系統的主器官之一,既堅強、又脆弱。
一方面,胃部可以容納相當分量的食物,并且產生高酸環境,配合自身強有力的蠕動來進行消化。
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因為很小的不良習慣而受傷,比如邊吃飯邊說話,就會導致食物進入氣管,也會導使得大量的氣體一起進入腸胃。
當氣體過多地進入腸道后,可能會導致胃脹氣和消化不良等癥狀,并且也會使得放屁量增加,不過,由于攝入的空氣其所含有的臭味氣體較少,所以,這種情況下,多半會出現“響屁不臭”的尷尬。
3.菌落失衡
腸道中的菌落是大型動物們消化系統中的得力助手,很多經消化液都無法小分子化的營養素,都得依靠它們來進行消化吸收,不過,若是長時間作息不規律、飲食不合理的話,也會導致菌落的數量與類別失衡,這個時候,便會使得消化能力削減,同時,腸道菌落的不規律也會導致消化產生的氣體成分與產量出現異常,表現形式就是屁量增加。
4.腸炎
腸炎患者往往有消化液分泌失衡的困擾,如果消化道內缺乏足夠的消化液,則會使得腸道蠕動的頻率和強度一同下降,這同樣會導致食物在腸胃停留的時間過長,繼而發酵生成大量氣體,變成屁從身體中排出。
總之,屁多可能意味著腸胃有疾病,還需要多加重視,及時治療。
【本圖文由“千金芳”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棉花,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復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