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域半導體距離港交所只剩下臨門一腳!
6月13日,中國證監會發布公告,廣東天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天域半導體”)正式通過境外發行上市及“全流通”備案,計劃發行不超過4640.8萬股H股,17名股東持有的2891.9萬股境內股份將轉為港股流通。
從東莞松山湖的實驗室到港交所的資本舞臺,天域半導體的征程既是中國第三代半導體突圍的縮影,也折射出硬科技企業在技術攻堅與資本博弈中的生存法則——如何在價格戰與產能擴張中守住技術護城河?在全球半導體競爭日益激烈的情形下,天域半導體赴港爭奪“碳化硅第一股”,他的道路能一帆風順嗎?
1、從國產空白到全球三強的征程
2009年,造紙巨頭歐陽忠(金田紙業創始人)與西南交大技術專家李錫光在東莞松山湖創立天域半導體,瞄準當時國內空白的碳化硅外延片領域。這也是他第一次進行跨界創業,然而,就是憑借早期數千萬設備投入與中科院合作,公司于2010年建立碳化硅研究所,引進王占國院士團隊,奠定技術根基。
2015年,天域半導體率先實現4英寸外延片量產,2020年突破6英寸技術,2023年成為國內首家量產8英寸外延片的企業,覆蓋600V-30000V全電壓功率器件需求,技術參數達國際水平,其在國內碳化硅外延片市場以38.8%的收入份額穩居第一,全球市占率約15%,位列全球前三。
2024年,天域半導體與浪潮信息合作部署全閃存儲HF5000+分布式AS13000系統,實現MES系統數據自動冷熱分層,硬盤利用率達94%。截至2024年10月,公司6英寸和8英寸外延片年產能達42萬片,居國內首位。
此外,天域半導體還在加速擴產,在東莞基地投產后,2025年產能將增至80萬片/年,并計劃在東南亞設廠以規避地緣風險。
而公司的客戶覆蓋華為、比亞迪、韓國現代、美國X-FAB等頭部企業,新能源車領域占比超60%,其余客戶覆蓋光伏、充電樁、智能電網等高增長領域。
招股書顯示,2021-2023年天域半導體銷量從1.7萬片飆升至13.2萬片,年復合增長率178.7%,2023年中國市場份額38.8%(收入計),全球份額15%,位列前三。
天域半導體營收上,2021-2023年營收從1.55億元躍升至11.7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175.2%;但2024年上半年營收3.61億元,同比下降14.9%。而公司的凈利潤也是波動不斷,在2022年扭虧為盈,但凈利僅有281萬元;到2023年凈利增至9588萬元;但2024年上半年虧損1.41億元,毛利率轉負,增速-12.1%。
且公司主要依賴大客戶銷售,前五大客戶收入占比從2021年的73.5%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91.4%,最大客戶占比超50%。
尤其是隨著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公司的產品價格優勢也在被打破,6英寸外延片均價從2021年的9913元/片跌至2024年的7693元/片,全球均價預計持續下行至2028年,而國內因為內卷的原因,降價速度快于全球。
2、多輪融資后估值152億
天域半導體的發展也離不開資本的助力。
2021年7月,天使輪融資上,華為哈勃入局。此時正值國內碳化硅產業鏈起步階段,華為哈勃的注資幫助天域半導體解決了早期研發資金壓力,并奠定了其在產業鏈中的地位。
2022年6月,A輪和A+輪融資上,比亞迪、晨道資本(寧德時代系)、尚頎資本(上汽系)、海爾資本、東莞大中等入局。此階段融資引入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相關資本,與天域碳化硅外延片在電動汽車(xEV)、充電樁等領域的應用場景高度契合,強化了產業協同。
2022年8月,B輪融資上,中國-比利時基金、廣東粵科投、南昌產投、嘉元科技、招商資本、乾創資本等投資入局;投后估值達131.6億元,成為東莞“超級獨角獸”。
最后是 Pre-IPO融資與股權轉讓,2023年啟動A股上市輔導后,天域半導體繼續推進融資,完成12億元Pre-IPO輪,投后估值131.6億元,2024年8月終止深交所上市計劃,轉戰港股。
2024年11月,股東招商江海、招華招證以每股41.96元的價格,將合計0.456%的股權轉讓給潤福投資(公司員工持股平臺),套現6930萬元,此時公司的估值已經漲至152億元。對于為何在港股IPO遞表前股權轉讓,或因部分財務投資者尋求退出,同時公司通過股權激勵綁定核心團隊。
在IPO前,李錫光、歐陽忠通過個人持股+員工持股平臺(鼎弘、潤生、旺和投資)控制58.36% 股權,其中,管理層面上,26歲侄子李焯星任董秘引關注。外部股東上,華為哈勃持股6.5673%、大中實業持股為2.051%、莞順投資持股為1.5958%、尚頎匯鑄持股為1.5327%、比亞迪持股為1.5039%等等。
在天域半導體的幾輪融資中,共拿到超30億元融資。尤其是在2022年密集融資14.64億元,公司估值從2.93元/股飆升至41.96元/股,增長13倍。
3、豪賭還是遠見?
全球碳化硅外延片市場規模從2019年28億元增至2023年77億元,中國增速更快(CAGR 41.2%),預計2028年達132億元。政策端,中國“十四五”規劃將第三代半導體列為戰略重點,推動國產替代。
而天域半導體2024年上半年境外收入占比驟降至11.4%,此前2023年公司境外收入為44.2%,主要是因為海外的地緣政策導致的。
此次沖刺港股 IPO,天域半導體計劃將募集資金合理分配,50% 用于東莞和東南亞基地建設,20% 投入技術研發以提升 8 英寸良率及開發高壓外延技術,20% 用于東南亞產能建設以規避地緣風險,10% 補充流動資金。
若 IPO 成功,將為公司注入強大資金活力,緩解資金壓力,加速產能擴張與技術升級;若失敗,公司不僅面臨資金缺口難以填補的困境,還可能在市場競爭中陷入被動,前期投入的研發和擴產計劃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影響到企業生存。
天域半導體站在關鍵十字路口,港股 IPO 是機遇也是挑戰。在碳化硅賽道競爭白熱化的當下,唯有平衡好產能擴張、技術研發與市場拓展,有效應對國內外競爭,合理利用資本,才能在這場激烈角逐中脫穎而出,實現從國內領先到全球領先的跨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