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是人體含量最豐富的礦物質元素之一,我們日常的食物中富含磷元素,所以我們的身體一般不會缺乏。人體攝入的磷,沒有被吸收的部分會經腸道排出體外,吸收入人體內的磷經過代謝后也必須經腎臟排出體外。
如果腎臟出了問題,其排磷的能力也會下降,磷會慢慢地在體內蓄積,最后出現高磷血癥,繼而出現一系列健康問題。
高磷飲食既“偷鈣”,又危害血管
所謂的“高磷飲食”,通常是指磷含量較高或磷生物利用度較高的食物組合。
影響鈣吸收
磷,是骨質形成的重要營養素,但人體骨骼中的鈣、磷濃度通常維持在相對固定的比例(1.6~1.8:1)。理論上講,食物中鈣磷比例稍高更有利于鈣吸收、沉積,促進骨結構形成和骨骼健康。像母乳中的鈣磷比例為 2:1,鈣吸收率就更高。
如果食物中磷含量太高,就會影響鈣吸收利用。一方面,血磷濃度升高會減少維生素 D?合成,導致腸道鈣吸收率下降。另一方面,血磷濃度升高會激活破骨細胞、抑制成骨細胞,從而促進骨吸收、減少骨形成,使骨密度下降,骨質疏松和骨折風險增加。
增加血管鈣化風險
血液的高磷環境還會通過各種路徑引發血管內皮炎癥、降解血管彈性纖維,誘導和加速血管平滑肌細胞“鈣化”,使血管彈性下降。這樣一來,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隨之上升。
一項前瞻性研究結果就指出,在腎功能正常的人群中,增加磷的攝入量(在控制鈉攝入的情況下)會顯著升高收縮壓、舒張壓(也就是血壓會升高)。
這3類人要嚴格控制磷攝入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23)》建議,正常成年人每天磷攝入量適宜值是720毫克,最多不超過3500毫克。我國居民磷攝入量整體充足,且有可能存在過量風險。
腎病患者
對于腎病患者來說,高磷飲食的危害尤其顯著,會加重腎臟負擔,因此在慢性腎病治療中常會特別強調避免高磷飲食。
鈣攝入量長期不足人群
對于鈣攝入量長期不足的朋友來說(膳食指南推薦成年人每天鈣攝入量800毫克,但我國居民鈣平均攝入量不到推薦量的一半),高磷飲食的危害會更加凸顯,需要特別注意控制飲食中磷攝入量。
有心血管相關疾病的人群
有心血管相關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的朋友也要盡量避免高磷飲食。研究者發現高磷飲食對糖尿病的發生有影響,磷攝入量過高或過低都會增加糖尿病發病風險。
對于腎功能正常的普通人,通常不用太擔心偶爾幾餐的“高磷“攝入,因為腎臟可以通過增加或減少尿磷排泄來調節血磷濃度,使其維持穩定。不過,如果長期高磷飲食,一樣會導致血磷升高,引發鈣磷代謝紊亂、增加腎臟負擔,進而影響鈣吸收,增加骨質疏松和血管鈣化的風險。
如何控制飲食中的“磷攝入”?
不同食物雖然都含磷,但含量差異很大,而且,食物中磷的吸收率也不同。一個更清晰的表格送給大家做參考:
本文綜合自:
① 科普中國2025.0523《這類食物吃多了不光缺鈣,還危害心血管!腎不好的人尤其注意》
② 湖南日報2021.04.30《腎不好,低磷飲食不可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