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節選自《精簡寫作》
蟇田吉昭 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嘗試為一切命名
我的日志上記錄著幾個 “喝酒聚會小組”的名字:“無聊聚會”“靈魂自由聚會”“勝利歡呼聚會”“無所謂聚會”。
“無聊聚會”誕生自一個朋友的提議——“咱們別再抱怨,也別在背后說壞話啦,就聊些輕松無聊的話題吧”。這個聚會小組由大約十人組成,已經持續二十年之久。
以 “讓我們成為可以談論一切的朋友”開始的 “無所謂聚會”也已經持續快五年了。
本文配圖:電影《中國姑娘》
我發現,“名稱”和 “標題 (題目)”中藏著魔力。
如果不給聚會起個名字,就只是不特定的一些人聚集的一次普通活動。然而,聚會一旦被命名,就形成了一個有特色的集體,產生了持續性和忠誠度。
這很像“品牌”一詞的起源——“打上烙印”。在牛的臀部打上主人“約翰”的名字,從這一刻起,這只普通的牛就變成了“約翰的牛”。同樣,給挖出的蘿卜貼上超市的標簽,這根蘿卜就成了“某某超市的商品”。
如果能給事物起個準確恰當的名稱或標題,就能立刻了解其從屬和要點,加快信息傳播速度。
廣告公司有很多擅長命名的大師。一位設計師說,畫廣告底稿時需要用到一支即將耗盡墨水的簽字筆。他將那支筆命名為 “朦朧”。如果和別的筆混在一起,這支筆再普通不過。一旦被命名后,即便下屬也能很快找出哪支筆是“朦朧”。
我去一位朋友家玩,從車站出發沿著一條筆直的長路走,周圍稻田連綿,天空格外遼闊。“每天走這條路上下班一定很辛苦吧”,我感嘆道。不料朋友卻說:“這條路,叫作‘通往藍天的跑道’。沿著這條路一直走,感覺一整天都在飛翔。”
被命名后,原本普通的鄉村道路瞬間變得像通天跑道一樣不可思議。這正是名字的力量。
命名就是在訓練“總結能力”
寫精簡文章的秘訣,在于不斷培養給萬事萬物起名字和標題的能力。
豐田汽車將企業生產管理方法總結為“精益生產法”“可視化”“五個為什么”等。這些命名堪稱絕妙。
“泡沫經濟”“安倍經濟學”等政治經濟術語,也可謂新聞界的杰作。
當思索如何做好演講撰稿人的工作時,我發現許多知名企業家非常擅長命名。比如三得利創始人鳥井信治郎有句名言 “放手去做吧”。很多企業家能將理想、人生哲學凝練成朗朗上口的短語。反過來說,他們的卓越也體現在這些短語的力量中。
無論企業規模大小、知名與否,只有擅長精簡發言的企業家,才能抓住人心。
如何向他們學習?我們需要精讀這些著名企業家的著作和名言集。書中包含那些企業家獨特的措辭和命名,抄寫這些內容,揣摩如何抓住人心。
此外,通過閱讀各大企業網站刊登的 “社長的話”專欄,你會發現該公司特有的標題和命名,這些內容能精簡表達公司的愿景。
在參考這些內容的基礎上,請你為自己的下一篇文章起個標題吧,或者也可以嘗試為正在參與的工作或項目以及將要實現的目標命名。
與平淡無奇的表述相比,這樣做更能增強傳播效果。
當靈感如螢火般在寫作中聚攏,當那些曾在胸腔里獨自生長的故事終于落筆成形——我們相信,每個故事都值得被講述,每個靈魂都蘊藏著獨特的回響。
歡 迎走進這片故事的誕生之地——
【故事寫作營19.0】
報名故事寫作營19.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