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國內汽車市場可以說相當熱鬧,之前某兩家車企先后圍攻比亞迪,被李云飛輕松化解之后,總算是消停下來了!但是業界對于價格戰的討論卻并沒有停止,很多業界人士也在帶節奏,認為新車降價能夠持續下降,代價就是偷工減料,否則汽車行業不可能在價格不斷降低的情況下,還能保證質量穩定、可靠。
很多小伙伴看到類似的論點,一般情況下,都會深表贊同,而那些在價格方面能夠持續下降的車企,自然就被安上了“偷工減料”、“擾亂市場”的帽子,所以每當這些論點出現的時候,很多小伙伴的目光,就齊刷刷投向了比亞迪。畢竟在最近一次大補貼之后,比亞迪本品牌新能源車型最低售價已經不到6萬元了……
但是比亞迪方面,一直都有自己的底層邏輯!此前,比亞迪海洋網張卓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比亞迪沒有去掀起價格戰,對于比亞迪來講,只是一個合理的定價區間,因為產品布置相對多一點,每一個價格區間都能覆蓋到。同時,(就算)是打價格戰,也沒有去偷工減料,不是一味犧牲整車利潤,甚至不是犧牲經銷商的利潤,是我們把零部件周邊的利潤全部讓掉,我們沒有中間商,把中間商的利潤讓掉來反哺整車,包括金融!
同時張卓也表示:別人做不到,所以用它的邏輯,你比亞迪肯定也做不到!
事實上,之前我們就不止一次表述過一個觀點,現在比亞迪產品的價格能夠持續下降,核心原因有兩個。一是比亞迪作為國內首個全面轉型新能源汽車的傳統車企,本身就擁有全鏈路的自有供應鏈,什么動力電池、電機、電控、車用芯片,比亞迪基本都能自己做,像弗迪電池,還是很多外部車企的供應商。
所以這么多核心部件都能自己研發生產,那么這些零部件在采購的時候,就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相當于比亞迪從左口袋掏到右口袋,只要零部件行業的成本稍微一下降,只要比亞迪愿意,就能很快體現在產品價格上。
但是很多國內車企的核心零部件嚴重依賴外部采購,很多零部件的成本就算下降,也不會很快傳導到主機廠這里,因為零部件供應商也想著多掙錢。
而另一個優勢就是巨大的產銷量,比亞迪去年有400萬輛級別的產銷量水平,可以這么說,在400萬輛產銷量的基數下,多大的成本支出都可以被快速攤銷。簡單的例子,研發一個燈組花了1200萬元,如果在這個燈組改款之前,搭載在400萬輛比亞迪新車上,平均每輛車上燈組的研發成本就是3塊錢,但是別的車型在這個周期內,銷量只有100萬輛,那么單車的燈組研發成本就是12塊錢,兩者差了4倍。這就是比亞迪的技術能夠快速迭代,但是產品價格還能不漲的核心原因,體量和規模,對消化成本太重要了,所以比亞迪去年整體產品價格下降,凈利潤還有402億元。
所以我們一直認為,在國內汽車市場,能夠產生價格戰,本質上就是因為國內市場需求有限,但是很多車企壓根就沒有走出去的能力,只能“窩里橫”。在這種情況下,比亞迪這種總體銷量奇高,產品價格相對還很低的新能源汽車品牌,自然就成了別人的眼中釘肉中刺,畢竟比亞迪代表的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如果任由比亞迪發展壯大,那些發展新能源汽車心猿意馬,還想吃燃油車老本的車企,恐怕很快就會隨著燃油車一起,被掃進歷史的塵埃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