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七下期末語文考前預測題
一、積累與運用(共22分)
任務一:精神傳承?汲取奮進力量故事會
下面是小組成員在故事會上搜集的部分內容,請你完成下面的任務。
從苦難中汲取力量,在和平中砥礪前行,弘揚偉大精神,爭做時代有為青年。銘記烽火歲月, 傳承抗戰精神,致敬永不褪色的民族記憶。
鄧稼先扎根戈壁,鮮為人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聞一多怒斥特務,慷慨淋漓,氣沖斗牛, 聲震天地;周總理伴著深宵燈火,展讀書信,關愛青年,嘔心瀝血;光未然在家國存亡的關頭,站 在高山之巔,鋒芒畢露,向黃河母親唱出豪邁頌歌;“ 最可愛的人”奔赴朝鮮戰場,義無反顧,浴血 奮戰……他們把“ 小愛”升華為“ 大愛”,犧牲個人和家庭的幸福,用殷紅的熱血和寶貴的生命踐行了 自己的信仰與追求。
1 .(2 分)文段中加點詞語書寫及加點字讀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鞠躬盡瘁 B .深宵燈火 C .氣沖斗牛(dǒu) D .殷紅(yīn)
2 .(2 分)文段中畫橫線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 )
A .鮮為人知 B .慷慨淋漓 C .嘔心瀝血 D .鋒芒畢露
3 .(2 分)下列關于家國情懷的表述,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
A .能否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永恒主題,是培養青年家國情懷的重要途徑。
B .在中華文化數千年發展歷程中,家國情懷一直深深刻印在中華民族的骨子里。
C .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歷經磨難而不衰,正是因為有根植于血脈深處的家國情懷的原因。
D .通過家庭美德建設、良好家風傳承、愛國情感教育,會讓家國情懷得到更好的涵育。
【答案】1 .D 2 .D
3 .B 【解析】1 .考查字音、字形。D .殷紅(yīn)——yān。故選 D。
2 .考查成語辨析。
A .鮮為人知:意思是很少有人知道,鄧稼先扎根戈壁,不為人知,使用正確;
B .慷慨淋漓:形容說話、寫文章意氣昂揚,言辭暢快,用來形容聞一多怒斥特務的狀態,使用正 確;
C .嘔心瀝血:比喻用盡心思,用來形容魯迅關愛青年用盡心思,使用正確;
D .鋒芒畢露:意思是銳氣和才華全都顯露出來,多指人好表現自己,含貶義。光未然在家國存亡 的關頭,站在高山之巔,向黃河母親唱出豪邁頌歌,主要體現的是他的愛國情懷和創作激情,用“鋒 芒畢露”來形容不恰當,可改為“激情澎湃”等詞;
故選 D。
3 .考查病句辨析。
A .兩面對一面,可刪去“能否”;
C .句式雜糅,可刪去“的原因”;
D .成分殘缺,可刪去“通過”; 故選 B。
任務二:吟古詩,話英雄
4 .(8 分)語文老師布置“吟古詩,話英雄”活動,請你完成下面任務。
古詩中有英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現了木蘭身跨戰馬,翻山越 嶺,奔赴戰場的颯爽英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現了杜甫欲登泰山絕 頂時心懷天下、不怕困難的豪邁氣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體現了龔自 珍雖然脫離官場,至死依然牽掛國家的一腔熱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周敦頤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錚錚誓言。讓我們踏著英雄的足跡,做新時代的杰出少年。做好自己, 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是英雄。
【答案】萬里赴戎機 關山度若飛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
【詳解】考查名句默寫。默寫題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 題意的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中的“赴、戎、度、凌、 淤泥、濯、漣”等字詞容易寫錯。
二、閱讀(共48分)
(一)班級開展“人工智能”主題探究活動,請你參與。(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生成式人工智能爆發,未來“人工”會被取代嗎?
智春麗
①我向 DeepSeek 求證——“你被問最多的關于人工智能的問題是什么?”“AI 會取代人類的工 作嗎?”
②其實,這不是新問題。人類對人工智能有多少好奇,就有多少憂慮。當前,生成式人工智 能爆發,AI 如同水電一樣成為智能生活的基礎設施,讓老問題有了新的緊迫感。近年來,大數據 驅動的深度學習、機器學習取得重大突破,其底層邏輯不是模仿人腦運作,而是基于數據的統計建 模。以寫詩為例,春花秋月、格律平仄,在人心中是感動和審美,在 AI 那兒就是一通“暴力計算”, 根據概率輸出字符組合。AI 更像是升級的“工具箱”、個人能力的“擴展包”,大可不必將 AI 人格化。
③“人工”會被 AI 取代嗎?某些領域,可能會。放眼身邊,AI 司機、AI 主播、AI 助教、AI 醫生悄然上崗。推理大模型有問必答,機器狗“挑山工”健步如飛,AI 巡檢機器人“上天入地” ,情 緒穩定不怕累,“人工”難以望其項背。
④某些領域,又不會。AI 只是工具,人獨特的感知、判斷、審美是難以替代的。歷史上,汽 車取代馬車、印刷術取代抄寫,短期內有人失業,長遠看新就業機會是原來的千萬倍。
⑤AI 將帶來哪些機會?《政府工作報告》里有答案: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 術與制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 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制造裝備。科技向善,本質上是給每個 人創造更多機會。在這片孕育了5000 多年文明史的土地上,近 2.5 億用戶熱情擁抱生成式 AI ,人 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近 6000 億元。芯片、算法、數據、平臺、應用,產業鏈每個環節都是創新創 業的賽道。代碼閃爍,如同蝴蝶扇動翅膀,為人類認知新世界投下美麗漣漪。未來可期,人永遠不 可能被 AI 完全替代。
⑥寫到這兒,我又去問DeepSeek:與 AI 相比,人的競爭力在哪里?DeepSeek 回答:人工智能是理性的延伸,而人類是感性與理性的交響。(選自《人民日報》2025 年 3 月 17 日,有刪改)
【材料三】
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們閱讀嗎
劉偉兵
①當下,許多人工智能大模型產品可以幫助人們快速閱讀完一篇文獻、一本書。人們只需將 要閱讀的作品上傳至人工智能大模型產品,就能快速得到對該作品的“ 閱讀理解” 。而且,人工智能 大模型產品還可以根據讀者不同的指令對作品進行各種視角的“解讀式閱讀”。如此一來,一個時代 的命題就呼之欲出了,那就是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們閱讀嗎?
②閱讀是什么?閱讀是個體精神層面普遍交往的過程。人們正是通過閱讀的方式,在精神交 往中認識了世界、認識了歷史、認識了他者,進而也內化自身,更好地認識和發展了自己。所以, 人工智能“ 閱讀”作品后提供的閱讀產物,只不過是“ 總體工人” 的“二次閱讀” ,并不能完整地、獨特地將作品內化為個體精神,更談不上通過閱讀人工智能的“ 閱讀結果”達到個體的自由全面發展了。
③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人們該如何閱讀呢?是否該使用或者禁止人工智能大模型產 品在閱讀上的應用呢?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角來看,科技的發展進步都會帶來整個生產生活方式的 變革。要科學認識并順應科技發展的歷史規律,讓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務于閱讀,推動閱讀的智能化 轉型。而解決好這一問題的關鍵,就在于使個體的精神勞動閱讀和人工智能社會化精神生產達成更 好的社會協作。推進社會協作的智能化閱讀形式轉型,就是要確立一個以個體閱讀為主,以人工智 能技術為輔助的閱讀方式。在人工智能時代,人們要學會用人工智能技術幫助搜索資料,讀深、讀 厚、讀透作品,創造一個有別于以前單純依靠個體勞動閱讀方式的智能閱讀方式。讓人工智能成為 人們理解和學習的好工具、好幫手、好老師。但是,決不能讓人工智能閱讀代替個體的閱讀,個體 閱讀作為促進個體發展的重要精神勞動方式,是個體獨特的精神體驗,而人工智能閱讀是總體公認 的社會化精神生產,是對作品在生產邏輯上地再建構,也是人工智能應用邏輯對個體發展機會的遮 蔽,乃至剝奪。
④總之,人工智能閱讀不應該代替人們閱讀。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可以一定程度上借助智 能閱讀方式,但不能放棄個體的閱讀。(選自《光明日報》2025 年 2 月 10 日,有刪改)
6 .(3 分)閱讀材料一統計圖,你可以從中得出哪些主要結論?(寫三條)
7 .(3 分)下列對三則材料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生成式人工智能需要提高自身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這要求 AI 人工智能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 靈活的思維方式和強大的計算能力。
B .人類的創造力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使用Kimi 等軟件,通過其“暴力計算” ,創作出完 全媲美貝多芬《命運交響曲》的作品。
C .人工智能可以服務閱讀,推動閱讀智能化轉型,但 AI 與所有新興科技一樣,是一把“雙刃劍”, 應智慧地使用 AI ,使其成為工具。
D .對閱讀中AI 代替讀者思考的擔憂是很多人關心的,AI 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就是可能會讓讀者懶于思考,一搜了之,一查了之。
8 .(3 分)社區舉辦“AI 是否威脅人類”主題座談,請結合材料,從“創造新賽道”和“遮蔽個體發展 機會”兩方面,分析 AI 對就業的雙刃劍效應。
9 .(3 分)班級擬制定《AI 輔助閱讀公約》,請你結合材料內容,寫出三條合理使用 AI 的規范。
【解析】這篇閱讀文章圍繞“人工智能”主題,通過三則材料探討了AI 在多個領域的應用及其對人 類的影響。材料一通過統計圖展示了 AI 的某些發展趨勢,材料二討論了生成式 AI 的爆發及其對 就業的雙刃劍效應,強調 AI 作為工具的輔助性而非替代性。材料三則聚焦于 AI 在閱讀領域的應 用,提出AI 不應取代個體閱讀,而應作為輔助工具。整體上,文章平衡了 AI 的機遇與挑戰,既 肯定了其技術進步帶來的便利,也警示了過度依賴 AI 可能帶來的問題,體現了對科技發展的理性 思考。
(二)文學社的公眾號推送了《外婆的繁花》,小語收到不少同學的評論。完成下面小題。(14分)
外婆的繁花
①小時候,我寄養在浙東古鎮的外婆家。記憶中,我那雖不富裕卻十分愛花的外婆,總在老 屋的天井里,翠竹織籬,種花植草,讓春蘭秋菊,以及不同的盆花點綴其間,把大自然的美色迎入 家中,為原本平淡的歲月,增添了生活的情趣。外婆家一步一景,隨處見花,滿屋花香,讓我感受 到了江南古鎮“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的詩性意境。
②童年的我最喜見花開,見花落。外婆最善以花美容。她總是將自己一頭烏黑锃亮的頭發梳 理得柔順光滑,然后盤成發髻,并在發髻上佩戴一朵靈動的鮮花。春天的薔薇、杜鵑、玫瑰,夏天 的梔子、茉莉、珠蘭,秋天的木樨、建蘭、菊花,冬天的芙蓉、山茶、蠟梅,一年四季,應有盡有, 仿佛在外婆的發髻上開起了“花博會” 。外婆的發髻,又猶如二十四節氣,成了繁花物候的創意,別 具一格。待到農歷六月,古鎮的山野里,那一簇簇鳳仙花挨挨擠擠,肆意綻放,外婆總會帶著我一 同上山采擷。她抓取一捧新鮮的鳳仙,加入明礬,用木槌搗爛成泥狀,然后用銀簪挑上少許,涂于 指甲根部,并小心翼翼地用綠葉包裹住。兩三天后除去包裹的葉子,指甲上就會出現半輪朱印,似 新月彎彎,如曉星燦然,數月不褪色,勝似現在流行的“ 美甲”,在那時卻是一種不花錢的審美享受。 擅長女紅的外婆,平時不僅會把自己打扮得光彩靚麗,而且會把山野的鮮花,融入 自己的生活之中,縫繡在自己的衣衫、布鞋上,讓自己的形象融于鮮花,呈現出一種“青蓮衫子藕荷裳,透額垂髻淡 淡妝” 的自然樸素之美。
③“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外婆經常摘采江南的四時花卉作為食材,烹制出 千姿百態的盤中餐。外婆自己釀酒、制醬,并以花浸酒、釀醬,使美酒更加香醇可口,花醬更有天 然的味道。外婆的這些私人創制的特產,既可祛病健身,又能延年益壽。外婆釀制出的桂花酒、玫 瑰酒、菊花酒以及桂花醬、玫瑰醬等,引得左鄰右舍爭相前來品嘗。每逢節慶日,外婆總是提前準 備好各色鮮花,給我制作花饌。桂花湯圓、桂花年糕、桂花糖芋等美味甜品,以及氽玉蘭花、蓮花 豆腐、菊花魚圈等精美菜肴,更是我的心頭愛,讓我有了舌尖上的享受。
④每年春節到來之際,外婆都會早早地開始用鮮花裝點家里,被牡丹、碧桃、蝴蝶蘭等鮮花 點綴的老屋,處處充滿喜慶和魔力,留下了疏影橫斜、暗香浮動的經典場面。到了農歷的百花生日, 嗜花如命的外婆總是虔誠地給家中的花朵剪貼上七色彩繒,并讓我扎上紅綢帶,插上小紅旗,向百 花表示慶賀。她告訴我,這是在給花卉“ 賞紅” ,若是這天不賞紅,花樹就會被氣死,這就像年三十 夜里小朋友收取“壓歲包”一樣。最后,她會意味深長地說一句:“待花如待人。”
⑤如今,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在花開的日子里,外婆的花俗卻漸漸消泯和失傳了。但是, 令人開心的是,自然界的“繁花”依然盛開。江南的街巷里坊,也陳列著鮮艷的花卉盆景,人們對花 的喜愛和迷戀程度只增不減,寄情于花,讓生命的四季皆染花香。現代農村更是順勢而為,不少花 卉基地大力發展特色花卉種植產業,為鄉村振興增色添香。
⑥外婆的繁花習俗和“花文化” 的創意,確實是一筆新時代文商農旅融合的“好生意” ,這鄉愁 值得留存和發揚光大。每一個花開的世界,生活永遠精彩,我愿外婆喜愛的繁花,永遠繁華。(選自《新民晚報》,有刪改)
10 .(2 分)寄情于花,生活皆染花香。請梳理第②~⑤段內容,概括外婆眼里花的作用。
11.(4 分)從人物描寫的角度賞析第②段劃線句子。
她抓取一捧新鮮的鳳仙,加入明礬,用木槌搗爛成泥狀,然后用銀簪挑上少許,涂于指甲根部,并 小心翼翼地用綠葉包裹住。
12 .(4 分)文章以花寫人,請結合文章內容,分析外婆是個怎樣的人。
13 .(4 分)小語認為文章主要寫外婆與花的故事,但第⑤⑥段著重寫了別處的“繁花”,屬于偏題, 你認可嗎?
【解析】這篇閱讀文章通過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外婆與花之間的深厚情感,展現了外婆對生活的熱 愛與智慧。文章以花為線索,串聯起外婆的生活點滴,從美容、女紅到烹飪、節慶,花不僅是外婆 生活中的點綴,更是她情感與文化的載體。文章通過外婆與花的故事,傳遞了江南古鎮的獨特風情 和傳統文化的魅力。第⑤⑥段雖轉向現代花卉產業,但依然緊扣“花”的主題,展現了花文化的傳承 與發展,并未偏題。整體上,文章情感真摯,語言優美,富有詩意,是一篇兼具文學性與文化內涵 的佳作。
(三)整本書閱讀(共5分)
12.有同學讀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認為保爾被塑造成了一個“扁平”英雄人物,永遠都是堅毅、 頑強的,請你結合小說情節對這一觀點進行反駁。
小貼士
扁平人物——性格刻畫單一,好人就好到底,壞人就十惡不赦,不會隨環境等發生變化。 圓形人物——形象豐滿,性格復雜、多面,會隨著故事的講述而變化。
【答案】示例:保爾并不是一個“扁平”英雄人物,而是一個形象豐滿、性格復雜多面的圓形人物。 保爾曾經十分沖動、頑劣,并愛與人打架,比如他十二歲那年,在去瓦西里家補考的時候,在謝廖 沙的慫恿下往瓦西里準備的面團中撒煙末;后來結識了朱赫來,朱赫來給保爾講述了很多革命道理, 帶領保爾走上了革命道路,保爾逐漸成長為一個堅毅、勇敢、理智的戰士。
(四)文言文閱讀
(12 分)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 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 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周敦頤《愛蓮說》)
【乙】
松之性直上雖數尺自亭亭也。有人移之盆盎,置之華屋之內,屈其枝,縛其節① , 灌之溉之, 蓬蓬如偃②蓋焉。非不取悅于人,然以視夫③ 岫嶺④之間,干⑤青云,凌碧霄,矯矯⑥郁郁于嚴霜積雪 者,相去如何也?嘻!士君子之失身⑦ 于人,亦猶是爾。(王晫《松喻》)
【注】①節:樹木枝干交接處。②偃(yǎn)蓋:車蓋或傘蓋。③夫(fú):代詞,那些。④岫(xiù) 嶺:山峰。⑤干:沖。⑥矯矯:威武的樣子。⑦失身:失節。
13 .(2 分)請將以下表格補充完整。
字詞
出處
方法
釋義
有人移之盆盎
據形索義:“盎” (àng)是形聲 字,形旁是“皿”
(1)推測“盎”的意思與________有關
凌碧霄
語境推測:①冰凌。②侵犯,欺 壓。③雜亂,交錯。④升,登上。
(2)(填序號)__________
14 .(4 分)請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士君子之失身于人,亦猶是爾。
15 .(2 分)請用“/”給乙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松之 性 直 上 雖 數 尺 自 亭 亭 也。
16 .(4 分)托物言志是中國古代文人常用的一種寫作手法,結合文章內容說說甲乙兩文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趣。
【解析】這篇閱讀文章通過兩篇古文《愛蓮說》和《松喻》,展現了古代文人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愛蓮說》中,周敦頤以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的高潔品格,表達了對清正廉潔、獨立不 阿的追求;而《松喻》中,王晫則通過松樹的挺拔不屈,比喻士人應堅守節操,不為世俗所屈。兩 篇文章都通過自然物的特性,寄托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對社會現實的反思,體現了文人借物 抒懷、以物喻志的深厚文化底蘊。
(五)詩歌鑒賞(共4分)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小題。
游山西村
[南宋]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19 .(2 分)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 .這是一首記游詩,全詩無一“游”字,卻處處寫“游” ,游興十足,游意不盡。
B .首聯“莫笑”和“足”字用得好,表現了農家款待客人傾其所有的盛情。
C .頸聯既寫出春社的歡快,又表現民風的淳樸,展現了農村風俗畫卷之美。
D .尾聯寫自己身體抱恙,年事已高,嘆惋自己不知道何時再有機會來此游覽。
20 .(2 分)同桌小語身處困境煩悶失意,你認為詩中哪兩句最適合用來勸慰他?并說明理由。
【解析】《游山西村》是陸游的一首記游詩,通過描繪農家生活、自然風光和鄉村風俗,展現了詩 人對田園生活的向往與熱愛。詩中“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僅描繪了旅途中的曲折與 驚喜,更蘊含了人生哲理,表達了困境中仍懷希望的樂觀態度。全詩語言質樸,意境深遠,體現了 詩人對自然與人文的細膩觀察與深厚情感。
三、作文(共50分)
21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讀懂父母,方知親情可貴;讀懂自然,方知山水有情;讀懂歲月,方知青春無悔…… 請以“讀懂__________”為題,聯系自己的經歷和體驗,寫一篇記敘文。
【提示和要求】
(1)文中不要透露你個人的身份信息。
(2)抄襲是不良行為,請不要照搬別人的文章。
(3)不少于 600 字。
【詳解】考查半命題作文的寫作。
一、審題立意。題目中的“讀懂”的意思是對人或事物的理解或知曉。“讀懂”意味著要有一個從不懂 到懂的過程,需要體現出理解和領悟的變化,“讀懂”強調從表層理解到深層領悟的認知過程,需體 現認知變化。常見的主題可能包括親情、友情、自然、某個道理等。需補充賓語部分(橫線處填入 對象),構成動賓短語“讀懂__________” 。可以是讀懂父母/老師的嚴厲,讀懂沉默背后的愛(親 情、師生情);可以是讀懂成長類的,讀懂失敗的意義、讀懂孤獨的價值(個人成長感悟);可以 是讀懂文化類,讀懂古詩詞的意境、讀懂傳統節日的內涵(文化傳承);可以是讀懂自然類,讀懂 四季的語言、讀懂螞蟻的協作(生命啟示)。立意要積極向上,表達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 愛。可以從讀懂的人、事、物中獲得啟示、感悟、成長、溫暖、力量等,也可以展現生活的美好、 人性的光輝、社會的進步等。
二、選材構思。題干要求寫成記敘文。可以寫自己成長經歷中讀懂的人、事,可以寫在大自然中發 現的生活哲理或啟示,可以設計一個故事,通過一個具體的事件,比如生病、一次誤會,或者共同 經歷的事情,來展示如何逐漸理解父母的愛,還可以寫跨越時空讀懂歷史人物或文學作品中的人物, 如遇見李白、林黛玉。例如,抓取生活中的細節,父親修自行車時顫抖的手,讀懂了平凡中的堅韌; 通過一種自然現象,觀察曇花開放到凋謝,讀懂短暫與永恒的辯證;通過某一歷史文物,修復破損 的族譜,讀懂血脈傳承的重量。要注意選材的真實性和細節描寫的重要性,比如通過環境描寫、動 作描寫來烘托情感。同時,要指出文章如何體現“讀懂”的過程,比如開始時的誤解,后來的頓悟, 以及最終的改變。
例文:
讀懂那碗白粥
窗外的雨淅淅瀝瀝地下著,廚房飄來陣陣米香,我望著母親在灶臺前忙碌的背影,突然想起 三年前那個同樣飄著白粥清香的雨夜。
那是我初二時的冬天。為了準備市里的數學競賽,我把自己關在房間里瘋狂刷題。母親總是 輕手輕腳地端來一碗白粥,絮絮叨叨地讓我注意身體。我嫌她煩,把粥碗往桌上一推:“別老拿這 些沒營養的東西來打擾我!”瓷碗與玻璃桌面碰撞的脆響里,空氣仿佛停滯了,我瞥見她眼底的黯 然。
比賽前夜,我發起了高燒。額頭滾燙得能煎雞蛋,喉嚨像是塞了團棉花。昏昏沉沉中,聽見 母親在客廳和老師通電話:"孩子燒得厲害 … 明天的比賽可能 … "我猛地掀開被子沖出去:"必須去! 我準備了三個月!"母親默默轉身走進廚房,我聽見米粒在砂鍋里咕嘟咕嘟的歌唱。
凌晨四點,我被廚房的燈光晃醒。踮腳望去,母親正用長柄木勺輕輕攪動砂鍋,蒸汽在她鬢 角凝成細密的水珠。她舀起一勺粥,對著光仔細端詳米粒綻開的程度,像在鑒賞什么稀世珍寶。突然想起白天摔碗時她踉蹌的腳步,我的眼眶突然酸脹起來。
捧著溫熱的粥碗坐上去考場的出租車,米湯里浮著切得細細的姜絲。考場里此起彼伏的咳嗽 聲中,我小口啜飲著保溫杯里的白粥,暖意從胃里蔓延到指尖。交卷時看到窗外不知何時出現的熟 悉身影,她裹著厚厚的羽絨服,在考場鐵門外跺著腳取暖。
如今我書桌的玻璃墊下壓著當年的二等獎證書,旁邊擺著永遠溫熱的粥碗。米湯里有時臥著溏心蛋,有時浮著枸杞,但永遠不變的,是母親悄悄放進去的,那些化在煙火氣里的牽掛。
我是專注語文研究的一儒老師 。關注一儒語文 , 文末點擊小紅心和大拇指,留言或分享學習群后私信我領取完整電子版試卷及答案。我也有語文全套課程,感興趣的家長可以加我微信交流。文章底部有二維碼。
辛苦幫忙點個→“贊”、????→“推薦”,留言,領取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