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近兩年,哪種旅游方式熱度不減?文博游一定榜上有名。古老的文物變得新潮,博物館的「打開方式」也不斷更新,年輕人發現原來這才是最大的盲盒。一批小眾博物館也憑特色成功出圈。留壩就有一座棧道博物館,別出心裁,利用境內豐富的遺存資源,為大家演繹初代基建狂魔的實力。如果你曾為棧道的險峻稱奇,一定要來這里觸摸千年棧道文化,感受「天下棧道 于斯為要」的千鈞分量。
01
蜀道和棧道,緊密相關但又不能完全等同。廣義地說,連接關中與四川盆地的交通網絡都可以叫蜀道(甚至可以擴展到西南多省),棧道則是其中的一種道路形式。李白詩中的「天梯石棧相鉤連」即表明了這一點。
狹義地說,蜀道指的是穿過秦嶺的七條核心古道。不查不知道,原來褒斜棧道、連云棧道、陳倉古道、龍門閣道等都在留壩過境,「秦蜀咽喉,棧道之鄉」的美譽當之無愧。棧道博物館內,以大事記的形式記載了這些棧道的演變,還以「橫空出世」「文川通途」「云棧為道」三個專題予以詳細介紹。
02
蜀道是路,又不僅僅是路,它們和沿途的關隘、驛站、城鎮、遺址,共同構成了一條「文化走廊」。留壩縣的形成就和具備住宿功能的驛站密切相關。
當然,限于空間,驛站不會設在棧道或險峻的山路上,而是以沿線的山谷平地或河流階地為優選,這樣既便于往來行人從棧道轉入驛站,又有足夠空間建設建筑群。地處連云道與褒斜道交匯處的安山驛,是蜀道上的重鎮,也是川陜文化的匯集地,周邊人口聚集、商業興旺,為清代設立留壩廳(后來的留壩縣)奠定了基礎。回溯歷史,可以說留壩是有旅宿業基因的。03
博物館位于中國棧道水世界景區游客服務中心三樓,采用開敞式布局,以最大化利用1500平米空間。館內自然光與人造光線的交織,在不同的板塊間游走,好似穿行在歷史長河。步入館內,便能見到一幅巨大的蜀道圖,在專題板塊更有沙盤直觀立體地展示蜀道的風貌。
古代工匠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創造了平梁立柱式、斜柱式、千梁無柱式、依坡搭架式、隧道式、凹槽式、石積式等不同形制的棧道。「巧奪天工」板塊陳列了這些棧道的模型,并用LED影像還原了古人以血肉之軀在絕壁上開路的過程。館內還有仿制的棧道,可以行走體驗。
04
士人、軍人、旅人、商人、僧人……千百年來,形形色色的人在棧道上走過,也留下了眾多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從著名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到蕭何月下追韓信;從木牛流馬運送軍糧,到唐明皇避難入蜀。李白、陸游等詩人也留下了動人的詩篇。
博物館展出了留壩建制以來,棧道相關行紀、詩詞、碑刻等文化內容,并對此作了創造性的展示。晚唐文學家孫樵《興元新路記》中所述的景色就采用古今圖文對照的形式,讓人仿佛神游在唐代的通驛大道間。
借由變裝、尋寶等挑戰活動,棧道博物館正在走出自己的出圈之路。不久前的端午假期,更用漢服體驗和文化講座,把冷知識變成熱話題,吸引了很多游客。
恰逢高考結束不久,留壩文旅為各地考生送上「羊毛」,憑準考證可以免費入館參觀(中考學子也能享受哦),看古人如何在無路處開拓進取。瞧,邊上的棧道漂流正蹦騰在山澗,邀你前來釋放活力,開啟一個熱烈的夏天。部分參考資料[1]. 穿越古今——留壩棧道博物館的文化之旅,漢中市人民檢察院[2]. 國內首座,棧道博物館開館,文物陜西*圖片來源:銀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