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飛機在重慶上空盤旋,這座城市的魂魄便盡收眼底:群山如脊骨盤踞,兩江似血脈奔流,樓宇則如生命一般,層層疊疊,順著山勢向上生長,倔強地撐起一片天空。重慶,這座天工造化的三維之城,終于以“雄奇山水 新韻重慶”八字為自我作證——此語既非虛浮夸飾,也非偶然所得,它凝練了這方山水之城亙古的骨血,也映照出城市如今那獨特而新鮮的生命韻律。
▲千廝門嘉陵江大橋,游客在橋上漫步,欣賞美麗夜景。記者 李雨恒 攝/視覺重慶
“雄奇”二字,絕非輕飄飄的浮詞,它深深扎根于這片土地剛毅的骨骼之中。長江三峽自夔門破開群山,桀驁奔騰,其氣勢之壯美早已融入李太白“兩岸猿聲啼不住”的千古絕唱中;烏江兩岸則如刀劈斧削,險峻異常,武隆天坑地縫更是大地深藏不露的奇絕造化。這雄奇豈止在山水?更早已融進巴渝先民的魂魄之中。那臨江絕壁之上鑿出的棧道,那千年古剎大足石刻中栩栩如生的造像,無不訴說著古人面對洪荒之力時那“人定勝天”的倔強宣言。重慶的“雄奇”,是自然偉力與人文堅韌的壯麗結晶,是城市不可磨滅的精神胎記。
▲從巫山縣黃巖景區眺望長江,在紅葉映襯下,一艘艘船只航行在三峽,構成一幅美麗畫卷。記者 謝智強 攝/視覺重慶
“新韻”二字,則如嘉陵江上拂過面頰的溫潤晚風,使這雄奇骨架之上生出了鮮活血肉與時代光彩。重慶的新韻,非為與舊貌一刀兩斷的決絕,而是如藤蔓纏繞古樹,在歷史根基上綻放出的當代之花——那軌道交通列車如游龍般穿樓而過,李子壩站遂成了世界矚目的奇觀;洪崖洞依山就勢,層疊的吊腳樓群在燈火璀璨中,將昔日江岸人家之景致幻化成了今日如《千與千尋》般的夢幻國度;朝天門碼頭旁,來福士廣場揚帆起航的現代造型,與江中古老渡輪的身影在粼粼波光中竟交織成一幅和諧圖景。這些新韻之章,是科技與詩意、都市便利與山水之美的巧妙協奏曲。
▲朝天門碼頭兩江交匯處,江水宛如“鴛鴦鍋”。通訊員 郭旭 攝/視覺重慶
這“雄奇”與“新韻”之間,并非壁壘分明,它們更像長江與嘉陵江在朝天門處那永不停息的交匯與激蕩,彼此滋養,形成一種動人心魄的張力美學。新建筑之韻,常借山勢之高峻而愈顯挺拔之姿,而古老街巷的煙火氣,又在現代光影的映襯下煥發出溫厚底蘊。那熱氣蒸騰的麻辣火鍋,早已成為城市血脈中流動的激情符號;防空洞改造成的別致茶館,則將戰時記憶轉化為今日從容的市民消閑時光。這種新與舊的交融,賦予城市一種奇異的和諧感。誠如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中所言:“城市不會泄露自己的過去,只會把它像掌紋一樣藏起來。”重慶的新韻,恰是這種深藏掌紋之后,依然熠熠生輝的嶄新表情。
▲防空洞主題火鍋店,食客接連不斷。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重慶的山水之魂,亦早超越了單純自然風景的范疇,沉淀為城市內在的哲學與品格。山,以其堅定不動,賦予城市磐石般的定力;水,以其奔流不息,又賦予城市開拓向前的勇氣。山水的剛柔并濟,孕育了重慶人獨特的生命態度:如火鍋般熾烈而豪爽,又如黃葛樹般頑強扎根于磐石之間。這“雄奇山水”滋養出的城市精神,最終又為“新韻”之萌發提供了豐沃土壤與不竭源泉。那山水中蘊藏的力量,正是城市生命力的古老原型,不斷催生著新的時代樂章。
▲渝中區十八梯傳統風貌區,游客在草帽天幕下逛街。首席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
“雄奇山水 新韻重慶”——這八個字是城市之魂最精煉的概括。重慶的壯美,絕非停滯在化石般的往昔標本里,而在于它永不停歇地吐故納新、在激流中始終保持著自我深沉而獨特的歌謠。
重慶的山水之魂,不懼滄桑巨變,反而在時光淘洗中愈發清晰。當千廝門大橋的燈光次第亮起,洪崖洞的千年檐角在夜色中勾勒出舊日輪廓,而江北嘴的摩天樓群則如光之森林般倒映于江水之中——這古今輝映的奇景,正是重慶之魂最生動的寫照:在雄奇骨架之上,新韻如血脈永續奔涌。
來源:新重慶-重慶日報
編輯:羅建軍
審核:李輝
主編:馬京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