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有個事情上了熱搜,挺吸引眼球的,但是仔細想想還真是這回事,就是現在上大學的男生要比女生少了。當然在理工科的院校不是這樣,可是在綜合類高校和文科類高校確實這樣的情況很突出。
甚至可能出現男生孩子的父母一邊心里憂愁成績如何,一邊強顏歡笑安慰著孩子別太緊張,因為知道孩子已經出了新手保護期,承擔起一個男生應當承擔的責任;而女生家里呢,父母大多數其實不是很關心成績,因為再差,未來還能嫁人,還有再次選擇的權利。
這大概就是現實導致,而大學里面我們也發現了類似的情況,很多男生提前進入社會去工作生存,甚至很多男生對自己的成績不滿意,而決定復讀,大家去看看復讀班就知道了,男生數量居多。這也導致進入高校的男生數量的下滑。從2002年到2022年這短短二十年間,本科男生的入學人數確實在增長,從91.8萬增加到了176萬,漲幅達到了88%。可同期女生,增長速度從66.9萬暴漲到了294萬,增幅高達348%!
這么一對比,結果就很明顯。2002年的時候,男生還能占到大學新生的56%。到2007年,就跌破了50%,到現在已經只剩40%了。僅僅二十年的時間,“男孩危機”就從擔憂變成了現實。
不過這種現實的結果就是男生相對來說比較好找對象,而部分女生就陷入了比較機制的女性自大的漩渦里。
對于大學里男生越來越少這種現象,網上有不少流行的觀點。有人說,這是因為女生更適應考試模式。男生開竅晚,有的甚至到了高考才開竅。
又有網友認為:男生大多數都早早的去工作了,能讀到最后的要么是學習好,要么是家庭條件好,能供得起。 女生則不用擔心彩禮,房子,車的問題。所以他們可以繼續讀 !
不過另一個網友認為:“男生從小被灌輸承擔養家責任”。他認為一個最關鍵的邏輯:在全世界,絕大多數男性自小都被灌輸要養家、承擔責任的觀念!因此,在受高等教育不再是實現上述觀念的唯一手段時,高等教育對男性的吸引力自然就會減少,而女性則相反,中國人傳統觀念中的一句話最能說明問題: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
有個職業學校的老師則認為部分男生任性才是根源。能上大學的很多家庭壓力不大,壓力大的很多都上不了大學,就算是一部分家庭差的最后上了大學,也會被占比比較大的家庭優越的男生帶偏!他說:我是高職院校的老師。所教的學生大都是男生。這些男生毫無上進心,整天上課也都在玩著手機。我認同作者的觀點:現在很多孩子毫無危機感,潛意識里爹媽會幫他們擺平一切,或者說有不如意事就怨爹媽、怨社會,這才是問題的根源。
筆者以為呢,如果從人的特質上而言,女生天生確實比男生更抗壓一些,包括很多銷售崗位,也是女生更多。現在很多女生會更愿意留在大城市,而更多男生會覺得二三線或者三四線城市更適合。投射到讀書,其實也是一個道理。您說是不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