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作為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 “頭號殺手” 之一,不僅發病急驟,其后遺癥更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許多家屬在面對中風患者時,往往病急亂投醫,盲目嘗試各類康復方法,卻忽視了科學系統的治療。其實,中醫經典方劑 —— 髓海逐瘀湯,能為中老年中風康復提供精準有效的解決方案,幫助患者走出康復誤區,重獲健康。
從中醫學角度來看,中老年中風后遺癥的形成,與人體氣血陰陽失衡密切相關。隨著年齡增長,中老年人正氣漸虛,肝腎精血不足,加之長期不良生活習慣,易導致痰濁、瘀血內生。一旦中風發作,痰瘀阻滯腦竅,氣血運行不暢,腦髓失養,便會出現肢體偏癱、言語不清、吞咽困難等后遺癥。而髓海逐瘀湯正是針對這一病理機制,以 “逐瘀通絡、滋養髓海” 為核心,從根源上改善患者癥狀。
髓海逐瘀湯的精妙之處,在于其嚴謹的組方配伍。方中桃仁、紅花為君藥,二者均為活血化瘀的經典藥材。桃仁苦甘平,善于破血行瘀,可深入血脈,消散體內瘀血;紅花辛溫,活血通經、散瘀止痛之力強勁,能迅速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二者相輔相成,如同利刃,直搗瘀血盤踞之處,為氣血運行開辟道路。
臣藥川芎,素有 “血中之氣藥” 之稱,不僅能活血行氣,還可引藥上行,直達病所,使藥力更好地作用于腦部。黃芪與當歸的搭配堪稱一絕,黃芪大補元氣,為補氣之要藥,氣旺則血行;當歸補血活血,既能補血養血,又能活血調經,二者一補一活,氣充血足,瘀血得化,新血得生,從根本上改善患者氣血虧虛的狀態。
佐藥石菖蒲、遠志,具有開竅醒神之功,可有效改善中風患者言語不利、認知障礙等癥狀。石菖蒲芳香化濁,能化痰開竅,使蒙蔽的腦竅重新清明;遠志寧心安神,有助于恢復患者的思維與記憶功能。使藥熟地黃、山茱萸則專注于滋補肝腎,填精益髓。中醫認為 “腎主骨生髓,腦為髓海”,通過滋養肝腎,為腦髓的修復提供充足的物質基礎,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
在臨床應用中,髓海逐瘀湯展現出了顯著的療效。對于肢體偏癱的患者,堅持服用可逐漸增強肢體力量,改善肢體協調性,幫助患者重新站立、行走;針對言語障礙患者,藥物中的開竅之品能促進語言中樞功能的恢復,使患者重新開口說話;同時,通過整體調理氣血陰陽,還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降低中風復發風險。
不過,使用髓海逐瘀湯需遵循科學規范。首先,必須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根據患者的具體癥狀、體質、病情嚴重程度等進行辨證論治,一人一方,確保用藥精準有效。其次,湯藥宜溫服,每日兩劑,分早晚兩次服用,服藥期間要保持飲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響藥效。此外,若患者在服藥過程中出現不適癥狀,應及時與醫生溝通,調整治療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