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人們離開了水將無法生存在地球上,特別是生活飲用水,直接關乎到人們的身體健康。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技術的進步,人們慢慢的意識到水質的重要性,開始更加關注水質的檢測結果是否符合飲用水的標準,今天小編整理了一些常用水水質的相關要求、標準,供大家參考!
水質檢測標準
1、飲用水:GB/T5750-2023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T 5750—2023)是《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22)的配套檢測標準,于2023年10月1日實施,共215項指標240項檢測方法。新版標準吸收了近年來發展的現代儀器分析技術,納入了多組分同時測定的高通量方法,及部分新污染物指標和消毒劑現場測定方法。水質檢測指標數量變化《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22)把水質指標分成水質常規指標、消毒劑常規指標、水質擴展指標3類。與2006版相比,指標數由106項調整為97項。
2、地表水檢測:GB/3838-2002
是指存在于地殼表面,暴露于大氣的水,是河流、冰川、湖泊、沼澤四種水體的總稱,亦稱“陸地水”。它是人類生活用水的重要來源之一,也是各國水資源的主要組成部分。
依據地表水水域環境功能和保護目標,按功能高低依次劃分為五類;
Ⅰ類 主要適用于源頭水、國家自然保護區;
Ⅱ類 主要適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珍稀水生生物棲息地、魚蝦類產卵場、仔稚幼魚的索餌場等;
Ⅲ類 主要適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魚蝦類越冬場、洄游通道、水產養殖區等漁業水域及游泳區;
Ⅳ類 主要適用于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
Ⅴ類 主要適用于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
3、污水檢測:污水綜合排放標準 GB/8978-1996
污水通常指受一定污染的、來自生活和生產的廢棄水。污水主要有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初期雨水。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有病原體污染物,耗氧污染物,植物營養物,有毒污染物等。
4、漁業水檢測:GB/11607-1989。
漁業用水污染主要有工業廢水污染、生活污水污染、種植業農藥污染以及養殖過程中的內源性污染。因此,加強對養殖過程中水質的監測顯得尤為重要,《GB11607-1989漁業水質》中規定了養殖用水中常見的有機污染物及重金屬的安全指標,這些指標是評價該養殖區域水質是否安全的重要指標。
《漁業水質標準》規定的相關水質參數如下!
1、漂浮物質:水面不能出現明顯的油膜或浮沫。
2、pH值:淡水為6.5-8.5,海水為7.0-8.5。
3、色、臭、味:不得使魚、蝦、貝、藻類帶有異色、異臭、異味。
4、總大腸菌群:不超過5000個/L(養殖貝類的水質不超過500個/L)。
5、汞含量:≤0.0005。
6、鎘含量:≤0.005。
7、鉛含量:≤0.05。
5、農田灌溉水檢測:GB/5084-2005
農田灌溉水質標準(按照灌溉水的用途,農業灌溉水水質要求分二類:一類是指工業廢水或城市污水作為農業用水的主要水源,并長期利用的灌區。灌溉量:水田800方/畝年,旱田300方/畝年。二類是指工業廢水或城市污水作為農業用水的補充水源,而實行清污混灌的灌區,其用量不超過一類的一半。
6、游泳池用水檢測:CJ224-2007。
7、鍋爐水檢測:工業鍋爐水質GB1579-2006。
8、工業用水檢測:GB/T19923-2024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2024 年第 1 號國家標準公告,GB/T 19923-2024《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業用水水質》于2024年3月15 日正式發布,10月1日起正式實施。
近年來,隨著我國污水處理排放標準的更新,多數污水處理廠由原來的二級排放標準提高到一級A排放標準,海河、大清河、淮河、滇池等流域的排放標準提升至更為嚴格的準IV 類或者準 III 類,為污水再生利用提供了優質水源。2005年后,部分污水再生利用標準如GB/T18920、GB/T18921、GB50335等陸續修訂,為便于使用,污水再生利用各標準的檢測地點、檢測方法和檢測頻率亟需統一。
9、生活飲用水檢測:GB/5749-2022
2023年4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22),規定了生活飲用水水質要求、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要求、集中式供水單位衛生要求、二次供水衛生要求、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衛生要求、水質檢驗方法。該標準適用于各類生活飲用水。
那么這些水質檢測參數有哪些?
我們一起往下看吧!
主要檢測參數
pH值
pH值:溶液中酸和堿的相對含量。pH值是水中氫離子濃度的負對數(log)的度量單位。pH值分0~14,pH值為7.0則水為中性;pH值小于7.0,則水為酸性的;pH值大于7.0。則水為堿性的。
濁度
濁度:就是指水的渾濁程度,它是因水中含有一定的懸浮物(包括膠體物質)所產生的光學效應。單位用NTU表示。濁度是在外觀上判斷水是否遭受污染的主要特征之一。濁度的標準單位規定為1mgSiO2所構成的渾濁度為1度。
酸度
酸度:是指水中能與強堿發生中和作用的物質總量。
堿度
堿度是指水中能夠接受[H+]離子與強酸進行中和反應的物質含量。水中產生堿度的物質主要由碳酸鹽產生的碳酸鹽堿度和碳酸氫鹽產生的碳酸氫鹽堿度,以及由氫氧化物存在而產生的氫氧化物堿度。
硬度
硬度:是指水中某些易于形成沉淀物的金屬離子,通常指鈣、鎂離子含量。
電導率
電導率:是在一定溫度下,截面積為1平方厘米,相距為1厘米的兩平行電極之間溶液的電導??梢蚤g接表示水中溶解鹽的含量。
電阻率
也是一個反映水的導電能力的一個指標,水的電阻率越大,水的導電能力越差,水中所含的離子就越少。它的常用單位是MΩ.CM。它同電導率之間是倒數關系。例如:水的電導率是0.2μs/cm,則它的電阻率就是1/0.2=5(MΩ.CM)。
TDS
TDS(溶解性總固體):是濾除懸浮物(SS)與膠體并蒸發全部水分后的剩余無機物。單位是ppm或mg/l,可以用TDS儀來測量。它也反映了水中的離子含量。它與電導率之間一個粗略的對應關系:對于氯化鈉參考溶液來說,1ppm的TDS值對應2μs/cm的電導率。
離子
離子:是指原子由于自身或外界的作用而失去或得到一個或幾個電子使其達到最外層電子數為8個或2個(氦原子)或沒有電子(四中子)的穩定結構。這一過程稱為電離。
余氯
水經過加氯消毒,接觸一定時間后,水中所余留的有效氯。
臭氧
臭氧:氧的一種不穩定的、高活性的形式,它是由自然電或高壓電荷通過空氣所產生的,是一種優良的氧化劑和消毒劑。
懸浮物
懸浮物(SS):指懸浮在水中的固體物質,包括不溶于水中的無機物、有機物及泥砂、粘土、微生物等。水中懸浮物含量是衡量水污染程度的指標之一。它是水樣過濾后在103-105度溫度下把濾紙上截留物烘干所得的固體量。單位:mg/l。
含鹽量
含鹽量:水的含鹽量也稱礦化度,是表示水中所含鹽類的數量。由于水中各種鹽類一般均以離子的形式存在,所以含鹽量也可以表示為水中各種陽離子的量和陰離子的量的和。
生化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規定時間、規定溫度、規定條件下微生物在分解、氧化水中有機物的過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通常所用時間為5天,溫度20℃,簡記BOD5,單位mg/L。
化學需氧量
化學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條件下,用強氧化劑氧化廢水中的有機物質所消耗的氧量。廢水檢驗標準一般采用重鉻酸鉀作氧化劑,單位mg/L。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