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爾德說:“在我年輕的時候,曾以為金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現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確如此。”
世人慌慌張張,不過是圖碎銀幾兩,偏偏這碎銀幾兩,能解世間萬種慌張。
前一段時間,朋友欣悅被離婚。兩個人結婚六年,她丈夫一直在外地工作。男人算是高薪,每月給她打兩萬的生活費。
欣悅不出去工作,專職在家照顧孩子。孩子上幼兒園,白天的時間都屬于她自己。
欣悅的日常就是花花花,買買買,對生活質量要求高。丈夫打過來的兩萬生活費,時常不到月底就用完了。
欣悅在飲食上很自律,也時常去鍛煉,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都很不錯。她和我們說過,這種日子她很喜歡。
有朋友很羨慕她,有朋友為她擔心。曾有朋友和欣悅說,不讓她荒廢大學時的專業;也有朋友和欣悅建議,讓她把丈夫打過來的生活費,有計劃的每月存一些。
欣悅不以為然,她覺得自己兒子都給他生了,顏值也保持住了沒有下降,哪有什么風險呢?
結果……被離婚的欣悅現在有些慌張,她仍然想保持之前的生活質量,卻似乎力有不逮。
成年人的崩潰,都是從缺錢開始的。過了35歲后,就請置頂你的存錢能力,會存錢和不存錢的女人,差距真的很明顯。
消費降級,安全感升級
現在大環境并不理想,能夠保持良好的收入,是一件幸事。但與此同時,也要有一些觀念的轉變,懂得延遲滿足。
有些情況下的購物,是沖動性行為。其實有很多東西,買到手了,真的沒有那么喜歡,也沒有想象中實用。
所以,在有消費沖動的時候,先別著急入手,尤其是價格貴的。先冷上一兩天再看是否有購入的必要。
對于無法保證賺錢能力,會不固不變的情況下,適當的進行消費降級,我們自身的安全感才能升級,才有能力去應對那些突發情況。
就如欣悅那般,如果不是每月把錢都盡數用完,能夠適當留存,也不會在離婚的時候手足無措。
我們為什么攢不住錢?賺錢能力是一方面,消費慣性也是一方面。
適度地把那些燒錢的愛好,轉變成更具性價比的娛樂。就像最近天氣很好,可以就去戶外運動、爬山、湖邊野餐等等。
你存的不是錢,而是選擇權
到了中年,存錢是在給自己留下更多的退路,保留更多地選擇權。
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男人自主創業,一路順風順水,卻沒想到在45歲的時候,公司資金鏈出了問題。
如今借錢有多難,懂得人都懂。想盡辦法無果后,男人很慌張無措,之前怕妻兒跟著著急上火,可如今只能和妻子實話實說。
不想妻子轉身默默拿出家里的存折,男人打開一看,他都詫異,家里竟然存下這么一大筆錢。
本來,他每月給妻子家用以為妻子都消費掉了,原來妻子把一半的錢都存了下來。公司終于度過了難關,起死回生。
在人生的每個階段存錢,不論多少,都有意義。特別是有了家庭之后,懂得存錢的妻子,是家里的定海神針。
而欣悅在婚姻里,卻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女人是否需要一份能夠讓自己獨立的工作,暫且不論。
欣悅本有能力存錢,卻一分不留的生活習慣,讓她在離婚時都沒有能力去爭取孩子的撫養權。
而她自己本身也不敢去爭孩子,因為她深知,孩子跟著自己一定會吃苦。生生的把自己的選擇權,主動的扔掉了。
楊瀾說:“幸福的生活不會從天而降,我們要學會投資和儲蓄,才能擁有養足未來的資本。”
存錢,是在能力范圍內去給自己留下一份底氣。并不是說要苛待自己,變成葛朗臺。
日子總是要保持美好,才能心懷希望,誰也不想過苦行僧一樣的日子。
賺1000塊,存100塊。賺10000塊,存1000塊。這都是成功,都是人性的磨礪與成長。
人生很多有意義的事情,都是違背人性的。但,卻有益成長。
制定目標,學會記賬,并定期復盤。強制自己儲蓄,養成習慣。你的自律,終有一天會回饋你。
一個兜里有存款的女人,和一個存款寥寥的女人,過的是兩種人生。從容度、自由度、穩定度、話語權、主動權……皆不同。存錢能力,是女人最好的奢侈品。
世界那么大,感謝你,可以看到我!
【文|唯唯安:筆有溫度、為情發聲,一個熱愛文字的不典型寫作者,邀請你共同感知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