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大奎
名著《紅樓夢》第二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時,曾提及曹操,說他是應劫而生的惡人。民國文豪魯迅先生則言"他至少是個英雄",偉人在一次談話中亦指正:小說上說曹操是奸雄。不要相信那些演義。其實,曹操不壞。當時曹操是代表正義一方的,漢是沒落的。"
由此看來,魏太祖曹操是一個頗有爭議的一代梟雄,有肯定他的,也有極不看好的,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那,梟雄曹操到底是正還是邪?筆者不揣疏漏也拋磚引玉,試析試析"建安三曹"之一的魏太祖曹操是怎樣的一代梟雄?
話說公元155年,小名阿瞞的公子哥曹操出生于沛國譙縣,也就是今天安徽毫州,他的父親曹嵩是漢順帝身邊寵信的宦官曹騰的養(yǎng)子。
顯赫的曹騰后來又因擁立漢桓帝而加位特進,封費亭侯。入嗣曹騰的養(yǎng)子曹嵩隨之扶搖直上,官拜司隸校尉,在漢靈帝時期還管至三公之一的太尉。
曹操的家庭背景就這樣位高權重,也是富甲一方的權宦世家。只不過,黃巾起義后,太尉曹嵩因征剿不力被罷免,在曹操33歲時舉家遷回老家譙縣,顯赫的家世逐漸日落西山。
自幼喜歡飛鷹走狗的曹操,不可避免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與影響。一方面是紈绔子弟,不修品行放蕩不羈。一方面又順時應變,既博覽群書,又愛好習武,尤喜研讀兵書戰(zhàn)策,對《孫子兵法》愛不釋手,還認真注釋。
天資聰穎判如兩人的曹操就這樣集矛盾于一體中成長為敢于秉公辦事的文武全才,他19歲舉孝廉,不久任職洛陽北部尉,這是他兢兢業(yè)業(yè)特別在意的第一份工作。
就因不留情面,依律處死漢靈帝寵信宦官蹇碩的叔父而被明升暗降為頓丘縣令。
那時鐵面無私的曹操,直言敢諫,立志報國,不愿同為非作歹之徒同流合污,仕途之路哪會順風順水?自然坎坷多艱。
公元178年,23歲的曹操便受堂妹夫宋奇被中常侍王甫誅殺一案的無端牽連,縣令一職被免,回老家閑居兩年后才復出,征召為并非要職的議郎。
那時的東漢王朝早已腐敗不堪,根本沒有清正廉潔的忠良之士用武之地,為官正直的曹操盡管履職盡責,無奈人微言輕,即便犯言進諫,也無濟于事,昏君漢靈帝哪會采納曹操小小議郎振興帝業(yè)救梨民于水火的寶貴建議?
漢靈帝執(zhí)掌的東漢王朝,也就在日落西山中逐漸加劇了沒落的進程。公元184年終于爆發(fā)了張角等人領導的黃巾起義。
臨危受命的曹操旋及轉任騎都尉,與左中郎將皇甫嵩等將領合軍阻擋,贏得長社之戰(zhàn)的勝利后,曹操調(diào)任濟南國相,他上任大力整飭不良風氣,濟南一時清平。
曹操善于治軍還善于安民的名聲由此傳開,漢靈帝遂又調(diào)任曹操任東郡太守,領議郎諫官之職,為重振朝堂獻言獻策。
但極度黑暗的東漢末年,已然腐朽不堪,不肯迎合權貴的議郎曹操在天下紛亂早成定局的形勢下,只得托病隱退,再次重返老家表面不問時事中堅持習武練書,開始韜光養(yǎng)晦靜觀其變起來。
到公元188年,搖搖欲墜的東漢王朝在眾叛親離中形勢更加騷亂更加惡化,沒轍的漢靈帝為了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竭力設置西園八校尉護衛(wèi)皇室安危,以求自保。
能文能武的曹操,又因不凡的家世背景,得任八校尉之的典軍校尉。誰知,僅一年時間,漢靈帝駕崩,年幼的太子劉辯雖榮登大寶稱漢少帝,朝政大權卻完全由何太后臨朝稱制。
何太后的哥哥大將軍何進與太傅袁隗輔政專斷于朝堂,愚蠢征召把守邊關的西涼軍閥董卓返京,意欲一舉誅殺何太后不愿動手的張讓、趙忠等受寵的十常侍。
消息靈通的十常侍得知內(nèi)情后,當即先下手為強謀殺了何進,早有野心的并州牧董卓進京后順手牽羊誅殺宦官,還廢漢少帝,立其弟陳留王劉協(xié)為傀儡皇帝,從而乾坤獨斷,開啟一系列倒行逆施的暴政。
典軍校尉曹操哪愿意接受草莽董卓的亂政?即掛冠而去逃到陳留投奔他的發(fā)小張邈,由此"散家財,合義兵",與各路討伐董卓的諸侯聯(lián)手合圍,以期迅速拿下失去道義的反叛之師。
這就是史上有名的曹操陳留起兵,也算得上不堪強權秉持公心敢于振臂一呼的英雄義舉。
自那以后,豪情壯志的曹操雄姿英發(fā)地開啟了他理想主義者的征戰(zhàn)歲月。遺憾的是,十八路諸侯組成的討伐聯(lián)軍,看似威震天下,卻派系林立,還沒有剿滅董卓勢力,卻潰不成軍各自打了起來。
勢力較弱的曹操見共襄大事的偉業(yè)遙遙無期,又遇上發(fā)小張邈背信棄義,與呂布聯(lián)手進攻他的根據(jù)地袞州,徐州牧陶謙的部下還殺害了他的老爹和弟弟曹德,憤怒之下,便不再光明磊落,變得多疑陰狠起來。
文武全才曹操由此憤世嫉俗,轉向"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稱霸道路,在夏侯惇、曹仁、荀彧、荀攸等文臣武將忠心耿耿的支持下,充分發(fā)揮軍事才能的曹操一路高歌猛進,不僅收編青州的黃巾軍得以壯大實力,還震懾寰宇,陸續(xù)打敗陶謙、呂布、袁術、李傕等諸侯,將漢獻帝挾持到許昌,還取得官渡之戰(zhàn)這一以弱勝強的關鍵勝利。
曹操由此徹殺不可一世的袁紹,成為當時勢力最大的諸侯,又得郭嘉、賈詡、程昱、張郃、徐晃、典韋等無數(shù)能臣虎將的輔助,便在不斷的征戰(zhàn)沙場中乘勢而上,一統(tǒng)北方,有了逐鹿中原掌控天下局勢的雄厚資本。
誰知?塵埃沒有落定之前,一切變數(shù)都有可能。占據(jù)江東的孫權與得到諸葛亮輔佐的劉備一聯(lián)合,竟然也以少勝多,在有名的赤壁大戰(zhàn)中打敗了雄心勃勃的曹操,他統(tǒng)率的八十萬大軍在一把大火中死傷慘重,狼狽而歸。
嚴重受挫的曹操所幸得到義薄云天的名將關羽讓開華容道才得以生還,自此元氣大傷的曹操統(tǒng)一天下的大業(yè)宣告按下暫停鍵,四分五裂的東漢末年無奈進入各自為政的三國鼎立時代。
一直為夢想不懈努力的曹操終究無力回天,沒有在有生之年看到曹魏實現(xiàn)橫掃六合的千秋霸業(yè)。
公元220年,66歲的曹操在洛陽病逝,告別了自己波瀾壯闊云卷云舒的短暫人生。他的兒子曹丕繼承了他的魏王之位,不久代漢稱帝,成為曹魏政權的開國皇帝。被追封為魏太祖的曹操,因此也成為充滿爭議的傳奇人物。
縱觀曹操在亂世當中的所做所為,一方面確實是了不起的軍事天才,杰出的軍事家,卓越的政治家。
他從年少輕狂的公子哥,成長為頗具傳奇色彩的一代梟雄,盡管沒有實現(xiàn)一統(tǒng)山河的理想抱負,卻也是"亂世之英雄,治世之能臣",其智慧、才能和勇氣都讓后世感嘆。
他從政時期不畏權勢,井井有條的地方治理,堅持為老百姓做實事,堅持秉公執(zhí)法,打擊囂張的黑惡勢力,即便出任沒有實權的議郎,也依照不畏權貴,敢于為公正正義發(fā)聲……
他在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的殘酷形勢下,憑著自己卓爾不群的軍事才能,采用靈活多變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為其子完成北方的統(tǒng)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些都是梟雄曹操難能可貴之處,可圈可點!
還值得贊嘆的是,豪邁豁達的曹操在從政治軍的倥傯歲月中,還氣勢磅礴的開創(chuàng)充滿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建安文學,他以民生疾苦和戰(zhàn)爭為主題,寫下《蒿里行》、《龜雖壽》、《觀滄海》、《度關山》、《短歌行》、《苦寒行》等古直悲涼的傳世佳作,成就了情質(zhì)相符的建安風骨。
曹操在書法上的成就也很高,所寫的《大饗碑》、《賀捷表》等代表作,體現(xiàn)了"尤工章草,雄逸絕倫"的書法風格。
稱一代梟雄曹操是了不起的文學家,才華橫溢的詩人,不乏建樹的書法家,也名符其實。
但曹操之所以受到不少罵名,其實與他的人生經(jīng)歷與理想發(fā)生轉化的過程息息相關。
兒時的曹操是官二代出身,表現(xiàn)得放浪形骸,并沒有明確的志向,親歷天下紛亂老百姓流離失所的悲慘現(xiàn)實后,本想在仕途之路上有所作為,能力挽狂瀾振救天下蒼生,被腐朽的現(xiàn)實擊碎士大夫一樣的理想信念后,野心勃勃,渴望結束破碎的局面實現(xiàn)統(tǒng)一天下的霸業(yè)。
就在這樣起起伏伏的心路歷程中,文武雙全的曹操展示了雄才大略,只是功虧一簣,在欲速則不達中英雄遲暮,雄心壯志被無情的現(xiàn)實爭斗沖撞得無以言表支離破碎罷了。
他走極端的"寧可我負天下,天下不可負我",他霸氣側漏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他怒殺名士楊修處死"東漢三神醫(yī)"之一的華佗,他假意夢中砍死為之服務的近侍,他將三個女兒一同嫁給漢獻帝的私心……
這些固執(zhí)偏頗有失人心的言行,兼之《三國演義》刻意對他的丑化,單方面使得一代梟雄曹操臉譜化,成了生性多疑陰險狡詐的大反派。
客觀而言,似乎名聲不太好的曹操其實是正遠大于邪的一代梟雄,他在動蕩的東漢末年,有了開創(chuàng)曹魏政權的資本后,仍繼續(xù)維持岌岌可危的東漢王朝,對人才(如關羽這樣的名將)的愛惜與渴求,在入仕與刀兵相向的戎馬生涯中還不忘文學,在老當益壯中表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的理想抱負。
這些都是卓爾不群的不凡之舉,值得感佩與謳歌。
可以如是說,一代梟雄曹操當?shù)闷鹂孔V的好人也無愧于英雄之稱,說他是應劫而生的惡人,顯然太主觀片面了。
是為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