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高凌朗
編輯| 汪戈伐
圖片來自企業網站
6月9日晚間,動力電池企業億緯鋰能發布公告,宣布計劃發行H股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這是繼寧德時代5月登陸港股后,又一家選擇"A+H"兩地上市的鋰電巨頭。
從賬面看,億緯鋰能并不缺錢。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貨幣資金達134.35億元。然而,表面充裕的背后卻隱藏著巨大的資金缺口。
根據公司2025年一季報,億緯鋰能資產負債率已升至62%,高出行業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更關鍵的是,其海外工廠項目需要投資174億元,遠超現有資金儲備。在技術研發競賽加劇、全球化布局提速的背景下,單純依靠A股融資已無法滿足發展需要。
從業績表現看,億緯鋰能經歷了先降后升的波動。2024年營收同比微降0.35%,凈利潤增長僅0.63%。不過2025年一季度業績明顯回暖,營收同比增長37.34%,凈利潤同比增長3.32%。
顯然,在寧德時代領跑、數個競爭對手緊追的格局下,億緯鋰能需要通過港股融資來鞏固市場地位。
億緯鋰能的資金壓力主要體現在債務結構和未來投資需求兩個方面。
從債務情況看,億緯鋰能財務狀況正在惡化。2020年至2024年,億緯鋰能資產負債率從35.13%上升至59.36%,2025年一季度進一步攀升至62%。同期,公司流動比率從1.584下降至0.953,速動比率從1.345降至0.822,均跌破1的安全線。
具體來說,截至2025年一季度,億緯鋰能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57.89億元,長期借款204.75億元,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293.28億元。與此同時,公司經營現金流在2024年下降48.9%至44.34億元,現金創造能力明顯減弱。
投資需求方面,億緯鋰能面臨巨大缺口。公司目前規劃的海外工廠項目總投資接近174億元,已超過現有貨幣資金規模。根據公司回復深交所的材料,除已有募投項目外,至2025年底仍需投入超過135億元用于電池項目建設。
過去六年,億緯鋰能已通過多輪融資累計募集190億元,但資金需求仍未得到滿足。今年3月獲批的50億元可轉債項目,主要用于建設23GWh圓柱磷酸鐵鋰電池項目和21GWh大圓柱電池項目,但這只是公司整體產能規劃的一部分。
行業對比顯示,億緯鋰能的財務指標已落后于部分同行。2024年,璞泰來資產負債率為53.59%,流動比率1.389;欣旺達資產負債率63.44%,流動比率1.118。億緯鋰能的流動比率明顯偏低,短期償債能力不足。
億緯鋰能此次港股融資的重要目的是推進海外工廠建設和全球化產能布局。然而,公司在海外市場的表現并不理想,甚至可以說是面臨多重挑戰。
從布局進展看,億緯鋰能正在三大區域同步建設產能。
歐洲方面,匈牙利工廠專門生產大圓柱電池,主要服務寶馬等車企,計劃2026年投產。亞洲方面,馬來西亞工廠已于2月實現量產,年產能6.8億只圓柱電池。北美方面,公司通過CLS模式與當地企業合資建廠,規避《通脹削減法案》的政策限制。
但是,其海外營收數據卻暴露出了許多問題。億緯鋰能境外營收從2022年的126.30億元下降至2024年的117.91億元,占總營收比重從34.79%降至24.25%,這一趨勢與公司加大海外投資的戰略形成反差。
另外,下游客戶風險也正在顯現。今年6月,美國儲能集成商Powin申請破產保護,該公司與億緯鋰能簽署了15GWh儲能電池采購協議。
此前,寧德時代已就Powin拖欠3.1億元貨款提起仲裁。類似風險在美國市場并非個案,過去一年已有至少3家儲能集成商破產。
回到國內,行業市場的賬期問題同樣嚴重。數據顯示,國內車企應付賬款平均周轉天數為171.6天,遠超歐美品牌的60天水平。
億緯鋰能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從2022年的71天延長至2024年的95天。哪吒汽車拖欠供應商貨款超過60億元,億緯鋰能也在其中,相關訴訟已于5月開庭。
雖然多家車企承諾將賬期壓縮至60天,但缺乏約束機制。供應商反映,客戶可能通過拖延驗收或以賬期要求降價來規避承諾,實際改善效果有限。
與競爭對手相比,億緯鋰能的海外布局明顯滯后。寧德時代已在德國、匈牙利、印尼、西班牙等多地建廠,總投資超過200億歐元。國軒高科也在德國、斯洛伐克、摩洛哥、美國等地布局產能。
技術研發是鋰電行業競爭的核心,億緯鋰能在下一代電池技術方面面臨較大壓力,需要持續大額投入。
在固態電池技術競賽中,億緯鋰能進度相對落后。公司計劃今年建設百MWh級全固態電池中試線,目標2028年推出400Wh/kg全固態電池。
相比之下,國軒高科已量產360Wh/kg半固態電池并裝車蔚來ET7,計劃今年驗證400Wh/kg全固態電池。贛鋒鋰業也已完成500Wh/kg級全固態電池小批量生產。行業龍頭比亞迪和寧德時代均計劃2027年實現高能量密度固態電池的小批量生產。
大容量電芯技術方面,競爭同樣激烈。
億緯鋰能一季度量產628Ah儲能電芯,但在6月上海SNEC展會上,寧德時代展示587Ah電芯,蜂巢能源推出770Ah電芯,海辰儲能發布1175Ah電芯。億緯鋰能在容量指標上并無明顯優勢。
研發是企業長久生存的關鍵,投入必然成為重要成本項。近5年,億緯鋰能研發支出從7億元增至29.42億元,但公司仍需要在固態電池、大容量電芯、電池管理系統等多個方向同時投入,資金需求巨大。
也有好消息。目前,億緯鋰能的技術優勢主要體現在圓柱電池領域。作為國內首家量產大圓柱電池的企業,公司良品率達97%,獲得寶馬等客戶認可。
從市場表現看,億緯鋰能在儲能領域也表現較好。根據InfoLink Consulting數據,2025年一季度公司儲能電芯出貨量全球第二,同比增長80.54%。SNE Research統計顯示,公司前四個月動力電池裝車量8.3GWh,同比增長69.4%,全球排名第九。
但要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份額,億緯鋰能仍需大量資金建設產能。公司2025年產能計劃擴至210GWh,要滿足564GWh意向需求,還需持續投資。
也就是說,港股融資能否幫助公司在技術競賽中保持競爭力,將決定其未來發展前景。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文內信息或所表達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讀者謹慎作出投資決策。
內容溝通請聯系:禾苗 15601300818 (微信同號)
更多內容請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