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位于我國中部,面積約16.7萬平方千米,居全國第十七位。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河流縱橫、森林茂密、野象眾多,象形字“豫”的意思是,一個人牽一頭大象,這是禹貢九州中的豫州由來,河南因此簡稱豫。
河南省地勢西高東低,山脈呈半圓形分布,北部是太行山脈,西部是秦嶺的支脈華山、崤山、熊耳山、伏牛山等,南部是桐柏山、大別山,中間有嵩山。
有沒有一種方法,快速鎖定這些古城的面積呢?我們用Bigemap pro這款軟件,航拍河南這些古城,并自動測算一下面積是多少。
【開封古城】
現存的開封古城,始建于1662年(清圣祖康熙元年),一半淤埋在泥沙之下,是上世紀在這個基礎上重新的。開封古城呈梯形,北寬南窄,外有護城河,城墻長14.4千米,面積約13平方千米。
圖-航拍開封(圖源:Bigemap pro)
開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幾座城。龍亭宮,宮摞宮,潘楊湖底幾座宮。
在今開封城下,有這么六座城:
戰國時期魏國都城大梁,在今開封地面下12至14米處。
唐朝汴州城,在今開封地面下10至12米處。
北宋都城東京(汴京),在今開封地面下8至10米處。
金朝南京開封府(汴京),在今開封地面下約6米處。
明朝開封城,在今開封地面下3至5米處。
圖-航拍開封古城(圖源:Bigemap pro)
清朝開封城,在今開封地面下3米處,今開封城,就是在這座一半在黃沙下的城址上重建的。
【杞縣古城】
開封杞縣位于河南東部,面積1243平方千米,人口120多萬。
圖-航拍杞縣古城(圖源:Bigemap pro)
杞縣即商朝和西周時的杞國,春秋初為鄭國所滅,后又并入晉國,戰國時屬魏國。鄭國滅杞,杞國卻沒有亡,東遷到緣陵(今山東省昌樂縣東南)、淳于(今山東省安丘縣東北),春秋戰國之交亡于楚國。秦朝統一后,置雍丘縣,屬碭郡。
杞人憂天講的是一個杞國人,整天擔心天會塌下來,地會陷下去,日月星辰會掉下來。
杞縣古城,呈不規則圖形,周圍有一圈護城河,面積約1.25平方千米。
圖-計算杞縣古城面積(圖源:Bigemap pro)
杞縣古城這種不規則圖形,很難根據距離計算出準確面積,但用Bigemap pro這款軟件,我們只需要在外城邊緣點擊幾次,就能自動顯示面積,不僅面積,海拔、經緯等信息也同步顯示。
【洛陽古城】
漢魏洛陽故城,地處伊洛盆地中北部,位于河南洛陽市區東約15千米,是東周(春秋至戰國末)、東漢、曹魏、西晉、北魏五個王朝的都城。
圖-航拍漢魏洛陽故城(圖源:Bigemap pro)
漢魏洛陽故城分為外郭、內城、宮城三部分。
外郭呈長方形,東西、南北最大距離均達10千米,總面積約80平方千米。
內城呈長方形,開十二門,周長約14.5千米,其中西墻長4290米,北墻長3700多米,東墻長3895米,南墻由于洛水北移不能確切估算,面積約9.5平方千米。
宮城有南北兩宮,南宮為朝殿區,北宮是寢宮區。南北兩宮有三條復道相連,相距500米。南宮南北長約1300米,東西寬約1000米;北宮南北長約1500米,東西寬約1200米。
【鄧州古城】
南陽鄧州市地處南陽盆地中部偏西,在夏、商、西周、春秋早期,鄧國都城就在鄧州,公元前678年(楚文王十二年),楚國滅鄧國,設穰邑。197年(東漢建安二年),曹操發起“宛城之戰”,圍張繡于穰。
圖-航拍鄧州古城(圖源:Bigemap pro)
1371年(明朝洪武四年),鄧州古城完成重建,一直保持到到現代。鄧州古城位于湍河南岸,是雙城墻和雙護城河的“回”字形布局,分內外兩城,現存護城河筑于明代。
外城呈不規則方形,周長7500米,面積約4.1平方千米,有五門:吳越門(大東門)、荊襄門(南)、巴蜀門(大西門)、六水環清門(小東門)、金山浮翠門(小西門),各門都有匾額。
內城呈方形,周長2090米,面積約0.48平方千米,有四門:迎旭門(東),拱陽門(南),平夷門(西),北門久閉不開而無名。
【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至少有七座,分別是商朝時商湯所建都城、周朝時的宋國都城睢陽、漢朝時梁國的睢陽城、隋唐時的宋州治所宋城、北宋時應天府南京城、元朝時歸德府城、明朝時歸德府城。由于黃河下游歷史上經常漫、溢、決口、改道,商丘七座古城基本在同一位置,現存的明朝古城下面有宋國、漢朝、隋唐、北宋、元朝時的古城。
圖-航拍商丘古城(圖源:Bigemap pro)
1511年(明朝正德六年),明朝歸德府城竣工,距今有500余年的歷史,下面壓著六座商丘古城。
明朝商丘古城坐落在商丘南湖中,湖水面積約2平方千米,是一座護城湖。古城南墻長950.6米,北墻長993.4米,東墻長1210米,西墻長1201米,周長4355米,面積約1.13平方千米。
古城有四座城門:賓陽門(東)、拱陽門(南)、垤澤門(西)、拱辰門(北)。
【許昌古城】
許昌位于河南中部,面積約4979平方千米。許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為低山丘陵,最高海拔1150 米;東部為淮海平原西緣,最低海拔50 米。
196年(東漢獻帝建安元年),曹操從洛陽迎漢獻帝到許昌。曹操拜為司空,行車騎將軍,封武平侯,仍領兗州牧,錄尚書事。此后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蓄士馬以討不庭。
曹操 “奉天子以令不臣”,雄踞許都25年,許縣為曹魏五都之一。
圖-航拍許昌曹魏古城(圖源:Bigemap pro)
220年(東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六十五歲的曹操去世。曹丕從鄴城前往洛陽,繼任丞相、魏王,逼迫漢獻帝禪讓帝位,至此漢朝名實皆亡。曹丕在洛陽稱帝,國號“魏”,建都洛陽,史稱曹魏。
221年(曹魏文帝黃初二年),曹丕以“漢亡于許,魏基昌于許”,改許縣為許昌縣。
許昌曹魏古城坐落于許昌市魏都區,呈梯形,面積約1.87平方千米。
【新鄭古城】
鄭州新鄭市,位于河南中部,面積約107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20萬(2020年)
約5000年前,黃帝生于軒轅丘,都于有熊國,所在地可能就是今鄭州新鄭。
圖-航拍新鄭古城(圖源:Bigemap pro)
新鄭古城即鄭韓故城,位于新鄭市區,是春秋時鄭國和戰國時韓國的國都。
鄭韓故城在溱水(黃水河)和洧水(雙洎河)交匯處,呈牛角形,面積約16平方千米。鄭韓故城周長20多千米,合西周四十五里,古稱四十五里牛角城。
鄭韓故城中間有隔城墻,西為城、東為郭,為城是宮殿、官邸、王公貴族居住區,東郭是作坊、集市、百姓居住區。
【淮陽古城】
周口淮陽,地處黃淮平原腹地,上古時稱宛丘。伏羲在此“作網罡、正姓氏、制嫁娶、畫八卦、造琴瑟”;女媧在此“摶土造人”,繁衍了人類。神農氏更名為陳,“嘗百草”、“藝五谷”開創了原始農業。
淮陽古城距今約4600年,夏朝時稱陳,西周封舜帝后裔媯滿于此,稱陳國。
圖-航拍淮陽古城(圖源:Bigemap pro)
淮陽一不靠山,二不鄰河。淮陽古城位于龍湖中,湖中有城,城中有景。從空中俯瞰,像浮在水面上的巨大龜背。
淮陽古城坐落在龍湖的中央,呈長方形,東西長1.2千米,南北長1千米,面積約1.2平方千米。城墻上寬10米,下寬17米,夯土筑成,四個城角呈弧形。東南西北各設一座城門,各有一座長橋連接外界。
每一座古城,都是一部刻在大地上的史書。河南這些古城,不僅具有考古價值,也是華夏文化的一部分,大家有時間可以去看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