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驚現棕黑錦蛇引熱議
專家:無毒仍在抓捕當中
6月16日,晚報播發了西寧中莊湟中橋下有蛇類出沒的視頻后引發市民廣泛關注和熱議。市民們紛紛留言,都關心這條蛇到底有沒有毒?抓到了沒有?記者從專家那里了解到,這條蛇是棕黑錦蛇,無毒,相關部門仍在抓捕當中。
@音樂療愈養生:這種蛇幾乎在北方沒有見過,看花紋特別有銀環蛇的特點,看見了還是離遠點,以防萬一!
@青稞酒:小時候見過蛇,但是顏色不是這樣的,跟山上石頭的顏色差不多的那種,也沒這么大。
@無眠的夜:青海哪個醫院有蛇毒血清啊,這要是被毒蛇咬了該去哪個醫院?
@故鄉的云6986:外來蛇種,有人喂養溜走的,貌似是毒蛇,應及時處理。
就大家關心的問題,記者聯系到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的何園長。他說,接到市民反映后,他們和西寧市公安局園林派出所的工作人員去現場進行了抓捕,雖然抓捕工作仍在進行中,現已確定視頻中的蛇是棕黑錦蛇,可能是從網上購買個人飼養的寵物蛇。
棕黑錦蛇是游蛇科、錦蛇屬爬行動物,又名松花蛇、體型粗大長圓。頭背青黑色,自眼后至口角具黑色紋,上下唇鱗及頭頸腹面錦黃色;體背前段棕黃色,向后逐漸變棕褐色。棲息于鄉間舊屋頂、田園、山地、林邊、平原、草叢、塘邊、橋下等處。性馴良,不主動襲擊人,但捕捉時也有張口撲咬的動作,繁殖期的雌蛇特別兇。以鼠類為食,有利滅鼠。
青海地區分布的毒蛇一共有兩種。高原蝮和阿拉善蝮為管牙類劇毒蛇,而花條蛇為后溝牙微毒蛇,這兩種蝮蛇不僅外部形態有明顯的差別,分布的區域和生活環境也截然不同。
阿拉善蝮在我國西北地區分布較為廣泛,在青海省內,主要分布于青海西部,如德令哈、都蘭等,主要棲息在干燥的荒漠戈壁環境中。阿拉善蝮體型較為細長,頭部呈三角形,表皮粗糙,無光澤。體表為沙黃色,體兩側有黃褐色的規則的塊狀斑。行動較為緩慢,受到驚擾后往往盤成一盤,尾尖不斷震動,“沙沙”作響,主要捕食蜥蜴和小型鼠類。
高原蝮則分布于青海南部,多見于海拔3000~4500米的玉樹一帶,棲息的環境與阿拉善蝮有明顯不同,在高山草甸、石堆、灌叢處較為常見。高原蝮頭部略呈圓形,表皮光滑,體表為青綠色或灰綠色,體背面有鮮紅色或紅褐色的花斑,看上去十分醒目。高原蝮不僅吃鼠類,也會捕食昆蟲。
青海地區除了上述毒蛇以外,還有黃脊游蛇、白條錦蛇等無毒蛇,主要分布于青海西部。
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青海省目前暫無儲備抗蛇毒血清的醫院,因為毒蛇咬傷屬于偶發病例,而抗蛇毒血清造價昂貴,儲存期短,所以多數醫院都要臨時從南方調配。青海省面積較大,一些偏遠地區交通不便,無法及時送醫,對于毒蛇咬傷應該以預防為主。如果野外遇到蛇,應保持冷靜停止移動,確定蛇的位置后,緩慢、安靜地后退,遠離蛇。絕對不要試圖去抓、打、踩或用棍子捅蛇。如果不幸被咬,保持鎮靜后撥打急救電話或盡快尋求他人幫助。清晰告知發生了蛇咬傷事件,如果可能在安全脫離后,記住蛇的特征,盡量回憶蛇的外觀(顏色、花紋、大小、頭部形狀)。如果手機能安全拍照(不冒險),可以嘗試拍下蛇的遠照。
來源:西寧晚報,記者:儷臻
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關注你好西寧
品味青海生活
萬水千山總是情,點個“在看”是朋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