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8-0619
從熒幕到商場:TVB演員的跨界生存啟示錄
當明星光環褪去:揭秘TVB演員轉行背后的殘酷與韌性
不演戲的TVB藝人去哪了?北上、創業與職場突圍的三重奏
在香港娛樂圈,TVB被譽為“明星搖籃”,培養出無數知名演員。然而,TVB的競爭激烈、薪資有限,加上行業生態變化,許多演員不得不在演藝事業之外尋找新的出路。有的主動拓展商業版圖,有的被動轉型謀生,從演員這個讓人家喻戶曉的崗位轉到職場,這樣的轉變,帶給了我們無限的勇氣和拼搏,同時也折射出娛樂行業的殘酷與現實。
先簡要說說,為何TVB演員紛紛發展第二職業?
第一、行業競爭激烈,收入不穩定。TVB以“低薪高強度”聞名,即便是知名演員,薪資也遠不如內地明星。綠葉演員(配角)的收入更低,部分人月薪僅夠維持基本生活。因此,許多藝人未雨綢繆,早早就開始布局副業。第二、演藝壽命有限,轉型勢在必行。演員的黃金期有限,尤其是女演員,隨著年齡增長,戲路可能變窄。加上TVB近年減產,不少藝人合約到期后不再續約,迫使他們在其他領域尋找機會。第三、香港“拼搏文化”的影響。香港社會崇尚“多勞多得”,許多藝人從小耳濡目染,不滿足于單一收入來源。他們善于利用自身名氣變現,跨界創業或投資成為常見選擇。
從網絡上了解到的,TVB演員的第二職業版圖都有什么呢?
餐飲業:明星光環加持的創業首選。餐飲業門檻相對較低,加上明星效應能快速吸引顧客,因此成為TVB演員的熱門選擇。例如,歐陽震華的酒吧和甜品店;謝天華在內地,結合個人經典角色“Laughing哥”的IP,開設的「Laughing Coffee」;不過,餐飲業競爭激烈,受經濟環境影響大,并非所有藝人都能成功。
美容與時尚產業:女演員的創業熱土。女藝人通常更了解消費市場,尤其在美容、服飾領域有天然優勢。陳敏之創立的護膚品牌“臻美密語”,親自參與產品研發,并利用社交媒體推廣;胡杏兒婚后創立高端婚紗品牌「KEVOLIE」,瞄準名媛和明星客戶,成功打入奢侈品市場。
進軍內地市場:綜藝、直播與影視制作。內地娛樂市場龐大,許多TVB藝人北上發展,開辟新事業。王祖藍憑借《奔跑吧兄弟》走紅,簽約TVB藝人北上發展,同時涉足直播帶貨,年收入遠超在TVB時期;佘詩曼憑借《延禧攻略》翻紅后,成立個人工作室,投資影視項目,并接拍多個內地綜藝;直播帶貨也成為新風口,如黎耀祥、郭少蕓等常駐內地,通過短視頻平臺帶貨,收入可觀。
考取專業資格,徹底轉行。部分演員選擇徹底離開娛樂圈,考取專業資格,進入更穩定的行業。一定要說的就是馬浚偉,當年TVB的當家小生,退圈后攻讀北京大學EMBA,創辦教育機構,并涉足話劇制作,成為跨界典范。
自媒體與KOL:新時代的變現方式。社交媒體興起后,不少TVB藝人轉型做KOL(關鍵意見領袖),通過內容創作賺錢。阮兆祥開設YouTube頻道《祥仔快樂頻道》,分享生活、訪談同行,流量穩定;高海寧:活躍于小紅書,分享美容、穿搭,吸引大量內地年輕粉絲,商業合作不斷;陳豪:咖啡愛好者,創立個人咖啡品牌,并通過社交平臺推廣,實現興趣與事業結合。
以上說的都是我們眼中的表象,但是生活總歸不是看看而已,還有更多的細節值得我們思考。
#TVB演員 #眾晟悅納 #第二曲線 #跨界轉型 #職場生存 #斜杠青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