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職場社交平臺脈脈上多名認證為58同城員工的用戶爆料,該公司正進行大規模裁員,涉及技術工程事業群(TEG)、本地服務事業群(LBG)等多個核心部門,裁員比例最高達30%。
盡管公司承諾按“N+1”標準支付賠償金,但突如其來的裁員流程引發員工不滿,部分員工稱“上午還在開會,下午即被約談”。
據多名員工透露,此次裁員覆蓋TEG、LBG等部門,部分業務線裁撤比例接近30%。盡管賠償方案符合《勞動法》規定,但員工普遍反映公司未提前預警,裁員流程“極為迅速”。一名技術崗員工表示,其所在部門裁員達40%,部分小組裁員比例甚至超過60%。另有員工指出,裁員涉及崗位包括研發、運營、市場等,部分項目組直接解散。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裁員并非58同城首次調整。2023年5月,該公司曾被曝出裁員比例高達30%-50%,涉及招聘、房產、汽車等核心業務線。彼時,公司回應稱“因市場環境變化進行人員優化”,但未公開具體裁員數據。
58同城此次裁員與其核心業務下滑密切相關。近年來,公司傳統分類信息業務面臨多重挑戰:
市場競爭加劇:在招聘領域,BOSS直聘、拉勾網等垂直平臺憑借精準匹配和用戶體驗優勢搶占市場份額;房產領域,貝殼找房等平臺通過真房源和VR看房技術重塑行業規則;二手車領域,瓜子二手車等平臺以直賣模式壓縮中間環節。
用戶體驗問題:黑貓投訴平臺數據顯示,58同城累計投訴量超1.4萬條,虛假信息、售后服務差是用戶主要吐槽點。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自2019年以來,該公司因發布虛假招聘消息引發近百起訴訟,涉及事主超5000人。
業務結構單一:盡管58同城曾嘗試拆分安居客、天鵝到家等業務獨立發展,但除快狗打車外,其他業務均未實現規模化盈利。
流量遷移壓力:隨著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崛起,用戶獲取生活服務信息的習慣從分類信息網站轉向算法推薦平臺,進一步擠壓58同城的市場空間。
財報顯示,58同城自2013年上市后市值一度突破120億美元,但2020年私有化退市時估值已縮水至87億美元。近年來,公司通過裁員、縮減營銷費用等方式壓縮成本,但效果有限。2025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其營收同比下降15%,凈利潤同比下滑30%。
此次裁員雖緩解了短期成本壓力,但也暴露了58同城在戰略轉型中的困境。一名被裁員工表示:“公司過去依賴流量變現的模式已走到盡頭,但新業務始終沒有起色。”另有行業人士認為,58同城需在降本增效與業務創新之間找到平衡,否則可能陷入“裁員-業績下滑-再裁員”的惡性循環。
截至發稿,58同城官方尚未對此次裁員事件作出回應。在互聯網行業流量紅利消退的背景下,這家曾以“一個神奇的網站”聞名的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