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川、重慶的麻辣火鍋,北京的羊肉涮鍋,到潮汕牛肉火鍋,海南椰子雞,再到近兩年走紅的貴州酸湯火鍋、云南菌菇火鍋……火鍋一直備受消費者的喜愛,去年市場規模達到6199億元,同比增長5.6%,預計到2029年將達到8498億元,2025-2029年復合年增長率為6.5%。
去年中國餐飲收入達到55718億元,同比增長5.3%。中餐占比76.8%,火鍋在中餐市場中的占比最大,達到14.5%;其次是川菜餐廳(9.5%)、中式米飯快餐(8.6%)、面館(6.7%)、粵菜餐廳(6.3%)。
根據人均消費額,火鍋可分為品質火鍋市場(120元以上)、大眾火鍋市場(60-120元)、平價火鍋市場(60元以下)。由于消費者對于優質食材、差異化體驗和健康安全標準有需求,品質火鍋市場增長勢頭迅猛,去年規模達到741億元,同比增長8.8%;預計到2029年將達1078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7.8%。
按城市等級劃分,一線、二線、三線及以下城市的火鍋市場規模分別為512億元、2036億元、3650億元,分別占火鍋市場的8.2%、32.9%、58.9%。未來,三線及以下城市仍是火鍋市場增長的主要推力。
目前,中國火鍋市場相對分散,按2024年收入計算,TOP5品牌合計占市場份額的8.1%。海底撈穩居第一,去年收入達到413億元,市占率達到6.7%。截至去年底共經營1368家餐廳(加盟餐廳13家),其中自營餐廳中國大陸地區1332家,港澳臺地區23家。全年共接待顧客4.15億人次,日均客流量同比增加4.5%至超110萬人次,平均翻臺率達到4.1次/天。
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2024年推出20多款全國新品,以及鮮切山羊肉(北京)、油潑辣子鍋底(陜西)、藕湯鍋底(湖北)等超200款區域特色菜品。與此同時啟動紅石榴計劃,創立了焰請烤肉鋪子、火焰官、小嗨火鍋等11個品牌,共計開出74家門店,覆蓋正餐、簡餐、快餐等不同消費場景。
呷哺呷哺位居次席,去年收入26億元。1998年,臺灣商人賀光啟將 “一人一鍋” 臺式小火鍋模式引入大陸,次年在北京西單明珠商場開設第一家“呷哺呷哺”(閩南語意為涮涮鍋)。截至去年底,已在21個省份的115個城市和3個直轄市(北京、天津及上海)擁有及經營757家餐廳。
巴奴毛肚火鍋排名第三,去年收入23億元。其人均消費達到142億元,是TOP5品牌中最高的。2023年品牌就曾因“18元5片土豆”事件引發熱議,今年創始人杜中兵又因在直播中發表“火鍋不是服務底層人民”“月薪5000你就不要吃巴奴,哪怕吃個麻辣燙”等言論引發廣泛討論,事后他進行了澄清,稱其本意是建議經濟條件有限的消費者理性消費。
七欣天以21億元的收入位列第四,品牌主打海鮮火鍋,以“先吃海鮮干鍋,再加高湯涮火鍋”的標志性吃法而聞名,2006年在江蘇江陰開出第一家門店,截至2025年5月,全國直營門店超過330家,遍布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湖北、安徽等地。
排在第五位的湊湊,是呷哺呷哺集團旗下中高端火鍋品牌,成立于2016年,首創“火鍋+茶憩”模式。但發展并不順利,過去三年凈虧損分別為9309.2萬元、9837.8萬元、3.53億元。受到拖累,呷哺呷哺集團已連續四年陷入虧損,分別虧損2.93億、3.53億、1.99億和4.01億元,累計超過12億元。
去年,湊湊門店數首次出現負增長(新開13家,凈減少60家),同時閉店數量創下新高(關閉73家)。截至2024年底,門店數為197家。人均消費下滑至123.5元,翻臺率下降至1.6次/天,同店銷售額下跌32.0%。今年將采取謹慎的開店策略,僅會選擇進駐內地優質商場,同時繼續加快境外市場的布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