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法國一座電池工廠的開工儀式上,總統馬克龍手持一塊中國制造的電池,興奮地宣布:“許多人質疑法國無法再工業化,無法生產電池。但今天,這塊電池證明他們錯了!”
40年前,我們以市場換取西方的先進技術。今天,法國卻主動敞開大門,歡迎中國技術進入。這一刻,讓人深切感受到,世界格局已然改變——在動力電池領域,中國的標準正引領全球!
第一個發現中國電池勢不可擋的可能是日本人。
2018年的一個夏天,一位名叫中村裕的記者來到福建省寧德市,探訪中國最大的動力電池廠商——寧德時代。
眼前這座中國縣城,在中村裕看來并無特別之處:外觀普通,馬路塵土飛揚,外出甚至需要戴上口罩。
然而,在寧德時代的大樓前,中村裕卻被眼前景象震驚得幾乎合不攏嘴——他竟看到一群豐田汽車的高管!而且他們是來“求”寧德時代提供電池的!
豐田,日本國民級的汽車巨頭,在造車技術上一直傲視群雄。這樣的巨頭竟然遠赴中國小城尋求技術合作?這完全顛覆了中村的認知。更讓他意外的是,寧德時代的一位員工對此卻顯得云淡風輕:“不只是豐田,歐美的汽車廠商也常來。”
中村裕在原地愣了好一會兒。在他的印象里,豐田完全有能力自產動力電池;即使產能不足,按常理也該優先選擇日本本土供應商或韓國的LG化學等巨頭合作。怎么會千里迢迢來到中國這座小縣城?
回日本后,中村裕提筆寫了一篇詳細報道中國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的報道,在文章結尾,他呼吁:如果日本企業再不行動,未來新能源汽車領域就將由中國企業主導了!
8年后,中村的擔憂正在變成現實。日本企業,除了松下,其他全都消失在了世界前十大動力電池廠名單上,而中國企業獨占六家。
那么,問題來了:曾處于龍頭地位的日本電池產業為何會滑落?中國電池又是如何實現逆襲,最終登上全球第一寶座的呢?
作為一個資源匱乏的島國,日本研究新能源實屬無奈之舉。
其契機源于第四次中東戰爭。當時阿拉伯國家奪回石油定價權,國際油價暴漲,嚴重依賴石油進口的日本經濟遭受重創,國內工業生產驟降20%以上。
痛定思痛,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個研究新能源汽車的國家,并在鋰電池技術上投入巨大心血。雖然電動汽車最終因成本過高未能普及,但日本卻在鋰電池領域取得了全球領先地位。
在索尼、松下等巨頭的推動下,1998年,日本鋰電池年產能飆升至4億支,占據全球市場高達90%的份額。
與此同時,韓國的LG化學和三星SDI也在鋰電池領域奮起直追,國際競爭力迅速提升。手握先發優勢、核心技術和大片市場份額,日韓似乎即使放慢腳步也能輕松領先對手。
然而,隨后的發展令人大跌眼鏡。中國的鋰電池廠商如同雨后春筍般從角落中崛起,如烈火般迅速占領全球市場,不斷擠壓日韓兩國的空間。
率先嗅到機遇的是王傳福。彼時日本企業正將重心從鎳鎘電池轉向鋰電池。王傳福敏銳地意識到,這將引發全球電池生產基地轉移!
他毅然辭去鐵飯碗,創立比亞迪,抓住日本產業轉型的縫隙,以生產鎳鎘電池起步。創業短短幾年,比亞迪的銷售收入就已突破1億人民幣。雖然這在當時是一筆巨款,但在行業內仍算不上頂尖。
跨入千禧年,全球鋰電池格局基本穩定:日系企業壟斷市場,韓系企業奮力破局,而中國企業仍在門外徘徊。
當日本的鋰電池風靡全球時,中國的科學家們也迅速跟進。中科院的陳立泉教授(寧德時代創始人曾毓群的博士生導師)就是中國鋰電池研究的先驅之一。受導師啟發,曾毓群畢業后,創立ATL公司投身電池事業。
突破出現在2005年。
激烈的行業價格戰迫使松下退出歐洲和中國手機市場,東芝在中國的份額也節節敗退。與此同時,日本TDK電子巨頭全資收購了ATL。
更大的機遇來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手機、筆記本電腦的廣泛普及。這陣東風,終于將王傳福、曾毓群等中國企業家推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前文提到,中國在90年代已開始鉆研鋰電池技術。到了2005年左右,中國不僅擁有極低的人工成本和豐富的鋰礦資源,技術積累也日益深厚,逐漸具備了與日韓一較高下的實力。
2005年,比亞迪接連打了兩場漂亮的勝仗:先是贏得了與索尼的專利官司,緊接著又成功研發出第一款磷酸鐵鋰動力電池。憑借這兩項突破,比亞迪坐穩了國內鋰電池行業的頭把交椅。
相較之下,曾毓群在動力電池領域的發力稍晚一步。2011年,寶馬在沈陽設立研發中心,為抓住中國電動汽車市場機遇,他們希望與ATL合作,由ATL為其供應動力電池。
然而,當時ATL的母公司TDK正全力押注氫燃料電池,不愿在動力電池上投資。ATL管理層的幾位華人高管意識到,與寶馬合作的機會千載難逢,絕不能錯過。于是,他們毅然從ATL離職,又創立了那家如今耳熟能詳的企業——寧德時代。
令人驚嘆的是,在短短十二年間,寧德時代與比亞迪兩家中國企業依靠自身研發+政策引導,不但占據了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的半壁江山,還控制了動力電池70%的專利技術,為中國牢牢掌握了行業話語權。
四十年前,我們以市場換技術,目光追隨著西方的車尾燈;四十年后,法國總統手握中國電池宣告工業復興,豐田工程師躬身走進寧德車間——世界能源的權杖,已在悄然易主。
中國車企對全球的沖擊,才剛剛開始。
作者:小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