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六月中到七月中,長江流域和東南地區都會出現持續的降雨天氣,此時也正是梅子成熟的季節,所以在民間稱為梅雨季。民間有句釣魚諺語,叫做梅雨釣魚越釣越喜。很多釣友認為梅雨季的魚是不好釣的,因為總體的氣候特點是悶熱、潮濕、多雨,從而導致魚情不佳。梅雨季想要釣更多的魚,要注意出門的時機,以及目標魚的選擇問題,只要釣法得當,撐破小魚簍也不是不可能。
一、時機問題
俗話說漲水釣魚,水位上漲是因為大量新水的注入造成的,新水會帶著泥沙、食物,所以在這個階段水中的食物極為充足。多降雨的天氣,雖然雨前的氣壓比較低,但是下雨之后這種低氣壓的情況會得到緩解,也就是說大部分時候水體溶氧、水溫都是比較適宜的,再加上食物較為充足,那么魚自然是好釣的。降水天氣較多,所以一定要注意最難釣的時機只有雨前,悶熱氣壓低而且濕度比較大,魚很容易出現浮頭的現象。
雨前可以出門,因為只要下雨魚情馬上就會有緩解。跟夏季其他階段的陣雨天氣不同,可能等半天都不見下雨,這個階段的雨真是說來就來。不過最明智的還是選擇降水比較持久,但是總體降水量又不大的雨天出門,也就是小雨天。因為小雨天安全性比較高,水位的變化較為緩慢,魚兒會靠近淺水覓食。如果降水量比較大,水位變化會非??焖?,這會導致魚兒根本無法適應,大概率是躲在深水區域不進食的,所以降水較大的天氣最好是釣雨后漲水。
二、目標魚
不同的魚有不同的喜好,包括藏身的位置不同,食物來源不同,覓食的區域不同,就連適合覓食的水溫、溶氧條件都是完全不同的。雨天、雨后的時候底層魚類較為好釣,因為底層魚類喜歡涼爽的水溫,所以只要是雨天或者漲水之后,鯉魚、青魚都會比較好釣。比較特殊的是鯽魚,雨天的時候鯽魚好釣,漲水的時候不那么好釣,這是因為鯽魚跟多數大體型底層魚類不同,喜歡較為清潔的水質,漲水之后一般需要等上一兩天,泥沙稍稍沉積下來之后才會比較好釣。
有一種魚不管是雨天、漲水、白天、晚上都非常好釣,而且極其好釣,那就是黃顙魚。雖然黃顙魚是典型的晝伏夜出的魚類,但是在梅雨季的時候全天進食,這是黃顙魚全年最適合覓食的階段。食物豐富,而且水質渾濁,非常適合黃顙魚這種不依靠視覺覓食的魚類。漲水之后可以釣釣江河,翹嘴頂水的現象極為明顯,只要釣水皮就能有不錯的漁獲。如果沒下雨的陰天,通常會較為悶熱,此時的魚未必不好釣,還可以釣釣鰱鳙等中上層的魚類,雨天、漲水是水位變化,溶氧得到改善,鰱鳙會在較深的水層活動,反而不是那么好釣,但是雨前會在較淺的水層活動,垂釣難度會下降很多。
漲水之后也適合釣草魚,尤其適合釣水淹地。草魚、鯉魚、黃顙魚成為最喜歡水淹地的三種魚類,水淹地大多不深,水質非常渾濁,最好是采用長竿走釣,餌料使用蚯蚓、白蟲就能通殺,什么玉米粒、面餌、嫩草之類的東西完全不夠看。敬請關注收藏點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