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在風口上會飛,但終究還是要回到地上。每當市場情緒陷入低谷時,“豬周期”總會悄然回到投資者的視野。作為農業產業鏈中最具代表性的周期性品種之一,豬價波動背后折射著供需變化與資本情緒博弈。
豬周期的根源在于生豬生產的多代際、長周期特征。我國豬產業鏈由“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商品代”四代繁育組成,其中決定生豬產能閥門的是“(二元)能繁母豬”。由于上游曾祖代、祖代豬種較為嬌貴,養殖戶對市場行情的反應主要體現在父母代能繁母豬的補欄或淘汰。一頭能繁母豬配種到其所產商品豬出欄大約需要10個月:4個月妊娠+6個月育肥。長生產周期+價格主導的產能調整,構成了豬周期循環的本質。即供需錯配→ 價格波動→再影響供給→形成周期循環。
歷次豬周期展現出以下規律:1)幾輪周期時長多在4年左右,節奏相對規律;2)上漲期短、下跌期長;3)存在季節性擾動,但不改周期主趨勢;4)價格反轉依賴供給端出清,出清通常受行情+外界因素(疫病/政策催化)影響;5)周期演繹大致符合供需邏輯,具備可預測性。
從歷史經驗來看,A股豬產業鏈板塊的行情與豬周期高度相關,自2008年以來,A股申萬行業生豬養殖板塊基本在豬價上行期同步上漲,但真正的行情啟動點往往對應于能繁母豬出現下跌拐點。這是因為能繁母豬作為產業產能的“閥門”,其拐點預示著未來生豬供給將進入收縮階段,供需關系的逆轉預期開始發酵,資金便會提前布局養殖企業業績修復的確定性機會。
總結來看,豬周期中的A股機會大致呈現以下規律:1)行情啟動時點:通常出現在能繁母豬存欄見頂回落后,領先于豬價上漲拐點;2)行情主升階段:隨著豬價進入明顯上行通道,養殖板塊利潤快速修復,股價同步走強;3)行情結束信號:當能繁母豬存欄持續回升、供給預期增加,豬價上漲動力減弱,股價往往提前見頂。
從時間周期來看,本輪豬周期的節奏正在逐步貼近歷史規律。數據顯示,全國能繁母豬存欄自2024年底已進入趨勢性下滑階段。按照豬周期“能繁母豬見頂→約10個月后豬價進入上漲通道”的經驗測算,2025年四季度至2026年初或將成為本輪豬價反轉的重要窗口。與此同時,觀察淘汰母豬、生豬和仔豬價格走勢,可以發現:淘汰母豬價格整體保持平穩,波動幅度不大,顯示出當前去產能仍處于溫和釋放階段,并未出現大規模恐慌性拋售;仔豬價格與生豬(活豬)價格卻持續走低,仔豬價格下行意味著養殖戶補欄意愿偏弱,這將在未來進一步壓縮生豬供給,為后續價格反轉積蓄動能。
歷史經驗顯示,豬價反轉通常滯后于母豬去化階段,但領先于仔豬價格企穩期。目前的市場狀態正處在這一“預期博弈”的真空區,養殖端的虧損壓力加快了能繁母豬去化速度,為后續豬價反彈打下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