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國企工作的人們應該都有親身體會,央國企內架構明確,管理層層級很多。最上面是集團總部,往下是二級公司、三級公司、四級公司……再往下還有項目部、科室、班組。
這樣的層級結構有其嚴謹的優勢,但是作為企業性質的單位,需要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形勢,需要減少上報審批環節,快速決策,而這些正式多層級式管理結構的短板。
很多時候市場機會稍縱即逝,等你層層審批完了,機會早溜走了。
而且這還不是最要命的。層級多了,就容易“人浮于事”。有些崗位,可能主要工作就是“上傳下達”,當個信息的“二傳手”。開會、寫報告、協調溝通,占用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但真正創造價值的核心工作反而被稀釋了。這成本可不低,而且容易滋生形式主義和官僚氣。
好消息是,最近央國企改革走出堅實的一步。《求是》雜志2025年第6期,國務院國資委黨委署名發表《堅定不移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其中提到“進一步壓縮管理層級,建立快速決策機制,在新興產業領域探索實施扁平化管理、平臺化運作等模式”,通過這樣的舉措,從而提高市場反應速度和靈活性。
扁平化管理是什么意思呢?說白了,“扁平化”就是要動刀子,砍掉這些不必要的層級和環節。
怎么砍?主要干三件事:
1. 壓縮層級: 把那些可有可無的管理層級盡量砍掉或者合并。比如,能不能讓集團直接管到更基層的單位?或者讓二級公司承擔更核心的運營責任,減少下面的層級?目標是讓指令和信息的傳遞路徑盡可能短,減少“腸梗阻”。
2. 權力下沉: 光砍層級還不夠,關鍵是把做決定的權力下放給真正干活的人。過去可能一個小項目買點材料都要層層審批到很高層。扁平化后,應該讓一線的項目負責人、團隊長有更多的自主權,比如在預算范圍內怎么花錢、怎么調配資源、遇到小問題怎么現場解決。這就叫“讓聽得見炮聲的人呼喚炮火”。
3. 精兵簡政: 那些因為層級多而設置的、主要做“傳話”或“監督”工作的崗位,可能就需要調整或轉型了。不是說簡單粗暴地裁員,而是要把人力配置到更能直接創造價值的地方去。比如,懂技術、懂業務的人,應該把更多精力放在解決實際問題上,而不是陷在文山會海里。
雖然扁平化管理在提高企業效率,提升企業競爭力方面有獨特的優勢,但改革就會有陣痛,估計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會讓改革產生一定的阻力。
放權不容易: 上面習慣了審批,下面習慣了請示。真要把權力放下去,上面擔心失控、擔心下面亂來;下面可能一時也接不住,或者不敢接。這需要建立新的信任機制、監督機制和風險防控體系,不是一放了之。
觀念要變: 過去“官本位”思想在國企比較重,層級多意味著“官位”多。扁平化后,管理崗位少了,晉升路徑可能就變了。大家需要從“當官”向“做專家”、“搞業務”轉變,這需要一段適應期
能力要跟上: 權力下放,意味著基層管理者或骨干員工需要具備更強的綜合能力,比如判斷力、決策力、資源整合能力。這對人才隊伍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配套的培訓和賦能。
配套要跟上: 薪酬體系、考核機制、晉升通道,都得跟著扁平化的結構進行調整。如果還是老一套評價和激勵方式,改革就可能走樣。
結語
“扁平化管理”吹進央國企,不是趕時髦,而是被市場、被發展、被時代逼出來的改革。通過精簡層級、下放權力,讓龐大的央國企組織變得更敏捷、更高效、更有戰斗力。
扁平化管理的風能不能吹透、吹出實效,關鍵在于能不能真正打破層級壁壘,把權力和責任實實在在地交到能打仗、打勝仗的“前線”手里,并且配好相應的“防護網”和“助推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