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制圖
最近,股民不斷收到監管的好消息。
日前,深圳證監局發布一個頂格處罰事項:深圳市廣道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廣道數字”,839680)因財務造假,對公司和相關責任人頂格處罰。河北證監局也不甘人后,幾乎同時對東旭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旭光電”,已退市)進行頂格處罰,理由幾乎和廣道數字一樣。
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廣道數字被頂格處罰的理由: 2018-2024年上半年,通過偽造合同、發票等材料虛構購銷業務,虛增營收14.65億元,占各期營收比例超85%,虛增營業成本7.54億元。公司罰款1000萬元(法定上限); 實控人金文明罰款1500萬元(個人罰款上限)并終身市場禁入;財務負責人趙璐罰款500萬元并終身禁入,其他責任人50萬-250萬元罰款。目前公司已披星戴帽,變成了*ST廣道,或成北交所第一家因重大違法而被強制退市的公司。
而東旭光電于2015-2022年間虛構業務,向大股東輸送資金95.95億元,并基于虛假財報騙取75.65億元再融資。其實控人及控股股東東旭集團各罰3.78億元(募資額5%上限)。由于公司2024年因面值退市摘牌,這次頂格處罰屬于退市后追責。
筆者以為,這是好事,說明監管層發出了對于證券市場違法零容忍的明確信號,也體現了對財務造假堅決說不的決心。
客觀來說,相比以往,現在監管層對違規上市企業的處罰力度要大很多。筆者以為,若干年前對于這樣的類似違規處罰,基本就是對相關負責人作處罰30萬-50萬元,然后禁入市場若干年,而上市公司被處罰的金額也同樣十分有限,給股民一種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之感。以至于當時不少股民強烈呼喊,要求加大懲罰力度,剎住上市公司造假之歪風。
不過,就上述頂格處罰的現實效果來看,恐怕尚難完全剎住一些企業財務造假以謀求更大利益的動機和步伐,因為處罰力度與股民受到的實際傷害相比,恐怕還是比較輕的。如廣道數字虛增營收14.65億元,公司罰款僅1000萬元;東旭光電挪用資金95.95億元,公司罰款只有3.9億元。筆者以為,這樣的懲戒力度與危害不完全匹配,即便廣道數字保薦機構五礦證券設立了2.2億元賠付基金,也未能覆蓋股民的全部損失。
筆者以為,對于當前的A股來說,挽回股民的信賴與信心最重要,而要實現這個目標,最需要就是上市公司信息的透明度與真實性,另外就是股民的切身利益得到較好保障。這就要求民事索賠與刑事追責相結合,打造出一個比較完善的監管、賠付、追責鏈條,既能高效追責,又能較低成本獲得賠償,達到讓上市公司不想假、不敢假的立體化懲戒機制。
作者 光云
版面編輯 褚念穎
1
2
3
4
如果您有IPO、并購重組等上市公司相關的【獨家線索】需要分享,歡迎發送郵件至郵箱: ipowgw@ifnews.com
IPO日報是《國際金融報》旗下新媒體,對平臺刊載內容享有著作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