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每日幸運簽#
6 月 19 日上午,本該進行靜態點火測試的 SpaceX 36 號星艦,在西斯基地突然炸響。現場畫面里,立在發射架上的星艦中上部先是冒出白煙,緊接著就劇烈爆炸,火光沖天,甚至騰起蘑菇云。以星艦為中心的建筑也被殃及,損毀嚴重,爆炸原因目前還不清楚 。
爆炸發生后,SpaceX 老板馬斯克只輕飄飄說了句 “比煙花寂寞”。網友們也炸開了鍋,有人調侃這爆炸場面 “比伊朗導彈炸的帶勁多了”。但熱鬧背后,是 SpaceX 今年頻繁遭遇的 “爆炸魔咒”。從 1 月到現在,第二代星艦飛船已經炸了 4 次:1 月,星艦 33 剛和超重型火箭分開就炸;3 月,星艦 34 重蹈覆轍;5 月,星艦 35 雖說完成了發動機工作,但最后還是因姿態失控炸了。這次星艦 36,連靜態點火測試都沒通過。?
為啥 SpaceX 炸了這么多次還不放棄?這得從人類探索太空的困境說起。太空探索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事,火箭、飛船這些大家伙構造太復雜,涉及成千上萬個零件和系統,一個小故障就可能引發大爆炸。就像造車,得一遍遍測試、撞車找問題,太空探索更得反復試錯。?
SpaceX 的星艦項目野心很大,想造可重復使用的太空飛行器,降低人類進入太空的成本。但創新就意味著風險,傳統火箭發射完就報廢,星艦卻要像飛機一樣,多次往返太空和地面。這種顛覆式的設計,沒有太多現成經驗可參考,只能一邊炸一邊改。每次爆炸,對 SpaceX 來說都是收集數據、改進設計的機會。?
有人可能會問,頻繁爆炸是不是技術不行?其實,SpaceX 能做到現在的規模,已經證明了實力。這次爆炸雖然損失大,但它更像是人類探索未知領域的一個縮影 —— 哪怕一次次失敗,也要咬著牙繼續往前走。畢竟,人類走出地球搖籃的每一步,都伴隨著風險,也正是這些失敗,讓我們離星辰大海的夢想更近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