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多起違規吃喝案,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老百姓對此深惡痛絕,因此理應拳出擊整治各類“頂風”違規吃喝行為。
近期,對整治違規吃喝的監管和查處,起到很好的震懾效果,過去亂吃亂喝的不正之風得到糾正。
但是,在整治違規吃喝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有的地方不去精準落實中央精神,而是玩起了“層層加碼”的把戲。
什么叫層層加碼?舉個例子說一下,比如:中央說“嚴禁違規公務宴請”,到了省里可能就變成“工作日全面禁酒”,到了市里可能規定“非工作日聚餐也要報備”,再到縣里、鄉鎮,甚至有的單位內部,恨不得搞出公職人員不得外出聚餐,私人聚餐飲酒也不允許。
也許有人覺得,我實際管的比上級要求做的更多更到位,這沒問題,我也不會有什么責任,但仔細一想,這恰恰是變相抗拒執行!
為什么這么說呢?
1、歪曲了政策本意。中央整治的是“違規”吃喝,是利用權力、公款或者管理服務對象搞的不正當宴請。目標明確,就是管住權力尋租、利益輸送。但是層層加碼把“違規吃喝”無限擴大成了“禁止吃喝”,管到了私人領域、正常社交。這完全偏離了政策的核心目標,把好經給念歪了。這難道不是在抗拒政策的精準意圖嗎?
2、轉移了焦點,逃避了責任。真正要落實整治違規吃喝,需要的是精準識別、嚴格監督、嚴肅查處那些真正違規的行為。這需要投入精力、智慧去辨別,去較真碰硬。但層層加碼搞“一刀切”、“全面禁”,看起來管的效果更好,實際是懶政、是甩鍋!層層加碼正說明管理者不負責任,圖省事,“全都禁”,萬一真出了事,還能說“你看我規定得多嚴,是他們頂風違紀”。這不是在執行政策,這是在用“過度執行”的表象,掩蓋自己不愿深入、不敢擔當、不善作為的本質,和上級組織耍滑頭,把壓力和責任,全甩給了基層干部和普通群眾。
3、制造了混亂和恐慌,反而消解了政策權威。 規定層層加碼,越來越嚴,越來越不近人情,結果是什么?是基層干部無所適從!正常的朋友聚會、家庭聚餐都不敢參加了,連下班自己掏錢吃碗面都提心吊膽,生怕被“誤傷”,哪怕拿出所有證明解釋清楚,也浪費大量人力物力,還這何嘗不是另一種浪費。好的政策被這樣執行,反而招來怨氣,這算哪門子的“執行到位”?
4、傷害了正常的經濟和社會生態。 飯店餐館是城市煙火氣的重要部分。整治違規吃喝,本意是打掉那些奢靡浪費、利益輸送的“高端局”。但層層加碼下,連普通干部、老百姓的正常聚餐消費都受到嚴重影響。餐館沒了生意,員工收入下降,整個餐飲產業鏈都受沖擊。這難道是我們整治違規吃喝想要的結果嗎?顯然不是!這種“傷及無辜”的做法,是在給政策制造額外的阻力。
所以,結論很清楚:整治違規吃喝,搞層層加碼、過度執行,表面上是“加碼”,骨子里就是“抗拒”。
層層加碼,說白了就是用簡單粗暴代替實事求是,,用“一刀切”代替精細化管理。,用制造恐慌代替爭取理解支持。,用扭曲執行代替有效落實。
說到底,整治違規吃喝,要的是實效,不是做樣子;要的是精準打擊,不是全面打擊;要的是管住權力,不是管死生活。
層層加碼,看似“積極”,實為“消極”;看似“嚴格”,實為“變通”;看似“執行”,實為最深層次的“抗拒”——它頂著執行落實的名義,卻做出偏離、扭曲、消解政策的舉動。這種歪風,和違規吃喝本身一樣,都需要堅決整治!
只有回歸政策本意,精準發力,才能既管住不該吃的飯,又保住該有的人間煙火。
本該管住權力的手,別成了掐滅煙火氣的鉗子。
上鎖的干部,干不出有溫度的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