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現在的餐飲店都有名有姓了。
以火鍋為例,不記住幾個人名,都不知道怎么跟朋友約飯,黃建彬火鍋、趙美麗火鍋、李春麗自助火鍋館、楊光會鮮貨火鍋、張崇會十八年社區火鍋、朱光玉火鍋館、李欣欣火鍋……看得人眼花繚亂。
圖源:大眾點評
除了火鍋店,麻辣燙店也是“名人齊聚”,從遍布大街小巷的楊國福麻辣燙、張亮麻辣燙,到劉文祥麻辣燙、馬玉濤麻辣燙,這些耳熟能詳的連鎖麻辣燙店無一不有名有姓的。
圖源:餓了么截圖
此外,還有很多消費者熟知的楊銘宇黃燜雞、姜虎東烤肉、方一坤胡辣湯、謝寶林烤肉拌飯、陳香貴蘭州牛肉面.......
圖源:大眾點評
為什么餐飲店要這么起名?店名里的“人名”,真是老板本人嗎?
這些名字都是誰?
有的店還真就是以老板的名字命名的。
比如楊國福麻辣燙,就是以創始人楊國福的名字命名的,不過最初楊國福麻辣燙還不這么有名有姓,而是叫楊記麻辣燙,辨識度略遜于現在的店名。另一知名品牌張亮麻辣燙也是這種情況,創始人就叫張亮。
西安一家有名的面館“王菊面館”,是西安市雁塔區面館熱銷榜第一名,老板的名字就叫王菊。
圖源:企查查截圖
還有些“有名有姓”的餐飲店用的是老板的家人親戚之名,比如楊銘宇黃燜雞,“楊銘宇”其實是老板楊曉路兒子的名字。
不過,并不是所有的名字背后都有真人存在,有的餐飲店就像父母給孩子取名一樣,選擇創造一個全新的“姓名”。
比如陳香貴蘭州牛肉面的老板就不叫陳香貴,而是叫姜軍。至于為什么叫陳香貴蘭州牛肉面,品牌給出的解讀是這樣的:“陳” 是一個常見的姓氏,代表著傳統和歷史,寓意品牌將堅守傳統,傳承蘭州牛肉面的悠久歷史和獨特風味;“香” 是希望把蘭州牛肉面的香氣傳遞給消費者,同時讓人們感受到品牌的優雅與品質;“貴” 寓意珍貴、高貴,體現品牌對高品質食材和制作工藝的堅持,以及為消費者提供尊貴用餐體驗的承諾。
不過,品牌的說法固然寓意豐富、美好,最終消費者買不買賬,還是要看餐品的品質。
圖源:陳香貴牛肉拉面官網
還有一種很好理解的命名方式,就是利用名人效應。
比如知名主持人孟非創立的餐飲品牌“孟非的小面”,2014年在南京的第一家門店開業,由于粉絲眾多,排隊一兩個小時才能吃上一碗面是常事。
圖源:大眾點評截圖
被稱為“韓國烤肉界扛把子”的姜虎東烤肉,是韓國知名摔跤手兼喜劇演員姜虎東和經紀人創立的知名烤肉品牌。姜虎東烤肉在韓國開業便迅速走紅。
圖源:大眾點評截圖
這些“有名有姓”的餐飲店,不僅有實名和組合名,還有因老板的個人愛好而起的名字。比如,李春麗火鍋店的名字是因為老板很喜歡游戲《街頭霸王》中的角色春麗,但為什么是李春麗,而不是張春麗、王春麗,就不得而知了。
“有名有姓”的好處
為什么諸多餐飲店都紛紛起這樣的店名?
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理解,店名的組合是有規律的,一般由屬名、業名和通名三部分組成。其中,屬名通常指店鋪的特定標識,看到屬名,能想到具體的個人或品牌,人名就是屬名的一種。業名能讓顧客快速了解店鋪是賣什么的,比如服裝店、書店、飯店等。通名則表示店鋪的形式或類型,如公司、餐廳、超市等。
一個門店的名字并不見得要齊備屬名、業名和通名三個要素,但多數店鋪都會將屬名寫在店鋪里,尤其是知名連鎖品牌或老字號,消費者一看到屬名,就知道這是自己熟悉的那家店。
名字屬于屬名。用人名來命名店鋪,方便好記,個人色彩鮮明。舉個例子,劉文祥夫婦創立的劉文祥麻辣燙,最初并不叫這個名字,而是叫滿街香大碗麻辣燙,雖然后者聽起來更“美味”,但就辨識度而言不如劉文祥麻辣燙。
從社會學和心理學的角度來理解,社會學家費孝通提出的 “差序格局” 指出,中國社會的信任構建依賴人際關系網絡,陌生人之間常通過擬親屬化縮短心理距離。
品牌用人名命名,將商業關系轉化為類熟人關系,店名里的那個人,似乎真的就是你的街坊鄰居,激活消費者對“家庭廚房”“鄰里老店”的認知聯想。
另外,將創始人姓名品牌化,也相當于把個人信譽轉化為企業資產。從福特汽車到李寧運動服,這種命名方式如同“家族徽章”,天然具備故事性與傳承感。
斯坦福商學院的Jennifer Aaker 教授中提出,創始人命名品牌通過人格化特征(如真誠、可靠)建立情感聯結,這種類人際關系使消費者在危機中更傾向于歸因于外部因素而非品牌本質缺陷。例如,當創始人命名品牌出現產品問題時,消費者可能認為 “老板不會故意砸自己招牌”,從而降低負面評價。
概念模型|圖源:參考資料8
事實上,也確實有人就是懷抱著“用自己的信譽擔保質量”的想法,來給店鋪起名的。前面提到的王菊面館,老板就表示“當年將自己名字作為招牌進行注冊,是因為用自己的名字,自己和店面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用人格去擔保面的質量”。
楊銘宇黃燜雞的老板楊曉路也稱:“之所以拿我兒子的名字去做這個品牌,我就是堅定了一個信心,要把這個事業這個企業當我的兒子一樣,把他精心地用心地呵護好,讓他茁壯地成長,從一個小小的事業做成一番大事業,這是我的一個決心。”
不過,相比于楊國福、楊銘宇等本人最初沒什么知名度的人名來說,李寧、孟非等本就有高關注度和流量的“名人”,其品牌名或店名還會因名人效應自帶流量。
話又說回來,餐飲店取名無論是通過借自己的名字或者巧用文字組合,還是借名人效應,這些方式能讓消費者更好地記住自己,但是,能不能留住消費者,單靠獨特的店名是不夠的,還是要靠實打實的產品與優質服務。
參考資料:
[1]曹于思. (2018年). 王菊面館:一家外賣店月銷40000單的背后,更是一場人心的經營. 餓了么商家學院.
[2]山東教育新聞網. (2023年11月22日). 楊曉路:不同賽道 同樣精彩. 山東教育新聞網.
[3]楊麗.(2014).上海市餐飲店名的語言學研究(上海外國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4]陳香貴. (2025年4月15日). 陳香貴:名字背后的品牌故事與愿景. 陳香貴官網.
[5]中新網. (2018年4月21日). 孟非的小面3年關店三分之一 網友:價格貴名不副實. 荔枝網新聞.
[6]陳依苗 & 孫欣.(2016).寧波市餐飲店名的詞匯分析.文學教育(上),(05),174.
[7]梓開工作室. (2025年5月6日). 品牌命名實戰手冊:8種經典方法成就80%全球百強品牌. 百度.
[8]Jennifer Aaker, Susan Fournier, S. Adam Brasel, When Good Brands Do Bad,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Volume 31, Issue 1, June 2004, Pages 1–16,
作者:敏敏 國梅
編輯:陳燕妮
值班編輯:賈詩卉
時髦年輕人,開始嫌棄洞洞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