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滿載千噸板材的列車從武漢吳家山站駛出,集裝箱在陽邏港登舟,直航太倉。這列武鐵首開整列鐵水聯運“一單制”列車不僅縮短五天以上運輸時間,更如一把鑰匙,為“九省通衢”的武漢打開新時代樞紐建設的大門。這“一單制”所代表的制度創新,正悄然成為武漢重塑中部核心地位、激活區域協同發展的強力引擎。(央廣網)
“一單制”帶來的不只是物流環節的簡化,更釋放了物流升級的潛力。一次委托、一單到底、一箱到底、一次結算,這種簡潔如詩的制度設計,使客戶僅需在鐵路平臺申請一次,便能實現全程無憂運輸。當運輸時間壓縮五天以上,物流成本大幅降低,其效應便如投入水面的石子,激起漣漪層層擴散。對制造企業而言,縮短運輸周期意味著加速資金周轉、提升供應鏈韌性;對區域經濟格局而言,一條條穩定高效的“一單制”示范線路,如強勁動脈,將促進產業沿江、沿路合理布局與升級。
武漢在中部省份,擁有者得天獨厚的優勢。武漢之“中”,于山河版圖上本具天然優勢。大江穿城東去,漢水于此交匯,京廣高鐵與長江黃金水道縱橫交叉,武漢得天獨厚,被稱為九省通衢之地。如今,武漢更成為“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戰略交匯點,其樞紐作用如心臟搏動,為中部輸送經濟血液。當長江黃金水道與廣布鐵路網實現物理交匯時,武漢遂成內陸城市聯通世界的重要節點,其地位正如古人所喻:“江漢朝宗,其流湯湯”,天然為物流中樞。武漢發揮水路優勢,將為中部崛起注入澎湃動力,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鋪設通途,推動湖北省乃至中部地區水路運輸與沿江班列、中歐班列融合發展,形成以武漢為中心、以鐵水聯運為紐帶,內聯中西部、外聯日韓東盟、暢通歐洲的開放運輸網。
據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公路貨物運輸量占比73.42%;水路貨物運輸量占比17.05%;鐵路貨物運輸量占比9.51%,民航貨物運輸量占比接近0.1%。而2024年湖北省港口貨物吞吐量、港口外貿吞吐量、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分別增長8.6%、6.7%、41.6%,達到7.5億噸、2036萬噸、24.86萬標箱;水路貨物運輸量、水路貨物周轉量分別增長8.9%、9.5%,達到7.6億噸、5470億噸公里。國家國務院在《推進多式聯運發展優化調整運輸結構工作方案(2021—2025年)》中,要求到2025年,明顯提升多式聯運發展水平,基本形成大宗貨物及集裝箱中長距離運輸以鐵路和水路為主的發展格局,全國鐵路和水路貨運量比2020年分別增長10%和12%左右,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15%以上。一單制的將會大大加快武漢物流運輸的發展速度,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實現國家優化調整運輸結構的目標,引領中部地區崛起的潮流。
當“一單制”的列車鳴笛啟程,推動新的水運大通道的形成,武漢積極融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從此以后不僅是地理版圖上的“中”,更將成為中國現代化物流體系運行不息的心臟。(陳震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