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報導:6 月 16 日上午,福建省工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 “省工控集團”)在福州正式揭牌,標志著福建深化國企改革、優化國有經濟布局的又一重大戰略舉措落地。
這一整合了冶金、輕紡、機電三大省屬國企的 “工業航母”,將以超 1500 億元資產總額、5 萬余名員工的體量,成為推動福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整合背景與戰略定位
省工控集團于 2025 年 5 月 27 日完成工商注冊,由福建省冶金(控股)、輕紡(控股)、機電(控股)三家企業重組而成。這三家企業分別在鋼鐵、稀土、紡織、機械制造等領域具有深厚積累,整合后形成跨領域產業矩陣,資產總額超 1500 億元,主營業務收入超 1000 億元,旗下擁有廈門鎢業、青山紙業等 5 家控股上市公司,以及 1 個國家工程中心、15 家專精特新企業和 12 家科技小巨人企業。
福建省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重組是繼成功實施省產業投資公司、建投集團重組后,推動國有資本向優勢產業集聚的關鍵一步。
新集團將聚焦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與 “戰略性新興產業突破” 雙主線,通過資源整合、技術協同,培育企業增長的第二曲線,目標在 “十五五” 期間實現資產規模與主營業務收入的跨越式增長。
產業布局與發展路徑
1. 傳統產業升級
冶金領域:依托廈門鎢業、三鋼閩光等上市公司,重點發展高端稀土功能材料、核電用鋼、高強鋁合金等關鍵基礎材料,推動鋼鐵、稀土產業鏈向高附加值環節延伸。
輕紡領域:以青山紙業為核心,整合林漿紙一體化產業鏈,發展特種紙、生物基可降解材料,提升傳統輕工產業綠色化水平。
機電領域:聚焦高端裝備制造,依托現有科技小巨人企業,突破智能裝備核心零部件技術,推動機械制造向智能化轉型。
2. 新興產業突破
新材料:響應福建省《加快新材料推廣應用和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 年)》,重點發展鋰電新能源材料、先進半導體材料、生物醫用材料等關鍵戰略材料,計劃在寧德、廈門等地布局研發生產基地。
綠色能源:依托冶金板塊在稀土永磁、儲能材料領域的技術積累,探索新能源裝備制造與儲能系統集成,助力福建 “雙碳” 目標實現。
數字化轉型:通過整合三家企業的工業互聯網資源,建設省級制造業數字化平臺,推動 5G、人工智能在生產場景中的應用,目標培育 2-3 個國家級工業互聯網示范項目。
協同效應與市場影響
1. 資源整合與產業鏈協同
技術共享:集團擁有 1 個國家工程中心和 15 家專精特新企業,計劃建立跨領域技術研發平臺,推動稀土永磁、高端紡織助劑等技術在新能源、電子信息等領域的應用轉化。
供應鏈優化:通過整合冶金、輕紡、機電的采購與物流體系,預計降低原材料采購成本 5%-8%,同時打通 “礦產 - 冶煉 - 加工 - 終端應用” 全鏈條,提升產業鏈韌性。
資本運作:集團旗下 5 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超 727 億元,未來可能通過資產注入、分拆上市等方式,進一步提升資本證券化率,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2. 區域經濟帶動
產業集群效應:集團計劃在福州、廈門、寧德等地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預計帶動上下游配套企業新增投資超 200 億元,創造就業崗位 1.2 萬個。
政策支持疊加:福建省已出臺《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行動方案》,對符合條件的技改項目給予最高 1000 萬元補助,并提供稅收優惠、融資擔保等支持,為集團發展提供政策紅利。
社會意義與行業影響
省工控集團的成立是福建省落實 “十四五” 國企改革規劃、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的標志性事件。
其整合模式為全國地方國企改革提供了 “福建樣本”—— 通過跨行業重組打破資源分散格局,以產業集群效應提升國有資本配置效率。
正如國資委負責人所言,新集團將 “全力服務福建新型工業化建設,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這一舉措不僅有望重塑福建工業版圖,也為全國同類國企改革提供了可借鑒的路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