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西南民族大學法學院調研組一行走進晉安區(qū)民檢察院,在“映象·晉檢”數(shù)字展廳的高質效履職脈絡中觸摸司法實踐脈搏,在專題座談會的思想碰撞中探尋法治人才培養(yǎng)路徑。這場理論與實務的深度對話,不僅勾勒出檢校共建的清晰藍圖,更彰顯了雙方推動法治文明進步的共同追求。
檢察實踐課:從技術創(chuàng)新看司法效能
調研組首先駐足“映象·晉檢”數(shù)字展廳,從個案到社會治理,從單一監(jiān)督到系統(tǒng)整治,其中“掃碼點餐”個人信息保護、建筑施工安全生產(chǎn)隱患整治等全國檢察公益訴訟優(yōu)秀案例,一個個高質效辦案的典型案例尤為吸睛,法學院學生坦言:“原來公益訴訟不只是‘打官司’,更是破解民生難題的檢察智慧。”
檢校深度談:從實踐需求到人才共育
“基層檢察院最需要‘能辦案、會溝通、善創(chuàng)新’的復合型人才”“在公益訴訟實務中仍面臨‘舉證責任分配’‘跨部門協(xié)作’等難題。”“認罪認罰中‘自愿性保障’‘量刑建議精準化’等也待進一步完善”“可聯(lián)合開展‘公益訴訟證據(jù)規(guī)則’‘認罪認罰自愿性審查標準’等課題攻關。”……座談會上,晉安區(qū)檢察院與調研組圍繞“共建、共育、共研”三大關鍵詞展開務實交流。
“近年來我院接收高校實習生50余人,與福州大學聯(lián)合舉辦刑事業(yè)務論辯賽,更邀請法學教授參與疑難案件聽證……”晉安區(qū)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江偉的分享,勾勒出檢校合作的扎實根基。他提出,期待以此次調研為契機,進一步打通“實踐反哺教學、理論助力辦案”的通道——既為西南民大法學院學生提供參與實踐機會,也希望借助高校智庫力量,破解數(shù)字檢察中的法律適用、新型案件定性等難題。
西南民大法學院黨委書記冉益群表示,今天討論的這些問題正是法學研究的鮮活課題,我們將通過邀請檢察官進校園設立專題實踐課程等,把晉安的鮮活案例轉化為課堂上的‘活教材’,引導學生了解基層法治需求,讓青春在司法一線綻放光彩,共同書寫法治中國的基層答卷。
當“映象·晉檢”的數(shù)字光影照亮年輕學子的法治初心,當檢校合作的藍圖轉化為具體行動,這場跨越千里的調研之行,已然成為法治人才培養(yǎng)與檢察事業(yè)發(fā)展的“雙向賦能”之旅。未來,晉安區(qū)檢察院與西南民族大學法學院將以實踐為筆、以共識為墨,在法治建設的畫卷上共同描繪更生動的圖景。
文案:張久動、游采穎
編輯:黃綠詠
審核:辦公室
微信號|jaqjcy
微博號|晉安檢察
抖音號 | 晉安檢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