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武年間,貴州都指揮馬燁逼辱水西土司領袖奢香夫人,意圖逼反水西土司。奢香夫人忍辱負重,聯系水東的劉淑貞夫人得以上京面圣。朱元璋得知情況后殺馬燁,安撫了水西土司。為報答朝廷,奢香夫人回去后“刊山鑿險、開置驛道”,修建了連接貴陽和水西的交通線路,史稱“奢香驛道”,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段就是修文的蜈蚣橋古驛道。
蜈蚣橋古驛道位于貴陽市修文縣灑坪鄉和谷堡鄉之間,原本是水西土司的龍場之地。1508年,王陽明被貶到龍場,無處居住,只好暫住一個溶洞中。王陽明在此悟出了“陽明心學”,意義重大。此后,王陽明在貴州各地游歷、講學。蜈蚣橋古驛道就是王陽明經常途經的道路,王陽明曾經過此驛道到達黔西素樸真,參觀重建的象祠,并寫了一篇散文《象祠記》,后來被收錄進《古文觀止》。王陽明還在驛道一線一帶寫下了《陸廣曉發》《水濱洞》等詩篇。
1630年,水西土司聯合水東土司反叛,圍攻貴陽成功。很快,叛亂被平定,水東土司被廢除,而水西土司被迫割龍場一帶給貴陽府,朝廷在此設立了修文和息烽二縣,意思為“修文偃武”“平息烽火”,表達朝廷希望地方安定的愿望。
蜈蚣橋是古驛道的標志性建筑,又名龍源橋,始建于1386年,奢香夫人主持修建,距今已經有了600多年的歷史。蜈蚣橋位于一條不知名的小溪上,北起二槽溝,南至蜈蚣坡,橋面長40米,寬10米,高9米,為三孔石拱橋,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站在古橋上,可以領略“古道西風瘦馬”的意境。
除了蜈蚣橋之外,古驛道上還有三人墳、雨花寺等古籍。三人墳古名“大碑埡口”。明朝正德年間,一位小吏帶著兒子、仆人前往思州府赴任,結果半路染病而死。王陽明將三人埋葬,并寫下《痊旅文》以憑吊。雨花寺,位于蜈蚣橋北面百米處,寺旁有一口桃花井,此地一直流傳著奢香夫人的傳說。
蜈蚣橋附近的哨上村有一座天生橋,橋的左側崖壁陡峭如削,其橋洞高36米,長14米,橋面寬34米,橋面十分平整。此橋惟妙惟肖,堪稱鬼斧神工。橋下的溪流之中有一塊巨石,方方正正,被譽為“仙人石桌”,這或許是神仙下棋的地方吧。現在,天生橋附近已經建設了觀光步道,方便游客游覽。王陽明路過此地時,曾寫下一首詩《過天生橋》。
水光如練落長松,云際天橋隱白虹。
遼鶴不來華表爛,仙人一去石橋空。
徒聞鵲架橫秋夕,漫說秦鞭到海東。
移放長江還濟險,可憐虛卻萬山中。
天生橋的下游有一處斷崖,高54米,寬26米。溪流從這里流下,就形成了一個瀑布——天生橋瀑布。在天生橋下方有一處漩塘——回龍潭,漩塘之下還有一個高30米,寬20米的瀑布,被稱為“回龍潭瀑布”。溪水從山谷中跌宕,沖擊在大石上,發出了嘻嘻花花的響聲。夏季,在山谷溯溪,在瀑布前探幽,可得浮生一日閑。
蜈蚣橋、天生橋一帶風光絕美,是徒步的好地方。從修文開車過來,只需要17公里的車程。蜈蚣橋附近還有貓跳河峽谷、石龍洞、羊皮洞瀑布等景觀,距離都在5公里左右,可惜相互之間沒有道路可通。如果能夠在這些景點之間建設一條觀光道路,那對于自駕游的游客來說就方便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