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施耐德電氣于2025年創新峰會召開之際,同步舉辦“產教融合創新論壇”。超過三十家教育機構、高校、協會、企業等生態伙伴參與論壇,各方代表表示,將合力推動形成更強大的“產教融合共同體”,構建更協同的生態圈,助力新質時代的人才培養。施耐德電氣副總裁、公司事務及可持續發展中國區負責人夏學英也分享了關于“新質人才”培養與產教融合的深刻見解和實踐經驗。
當前,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產業格局深度重塑,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夏學英指出,新質生產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這“三高”特征,其本質是數字化生產力與綠色生產力。在此背景下,產業的新質發展對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夏學英認為,當前產業最為需要的就是大量具備創新能力、數字化能力、綠色低碳能力和國際化視野的“新質人才”。
“‘新質人才’的培養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支持,企業是其中的關鍵一環?!毕膶W英提到,“作為社會公民和轉型浪潮中的一員,企業是支持人才培養的重要力量。以施耐德電氣為例,我們將創新和可持續的理念,與數字化和綠色技術深度結合,為人才培養提供業界最前沿的理念和技術、以及實踐平臺和實操經驗,全面加速成長?!被诙嗄晷F蠛献鞯纳詈窠涷?,施耐德電氣還于今年成立了教育合作中心,課程內容、教學模式、參與伙伴等全方位升級,著力培養更具跨學科創新思維和能力、更好掌握數字化技能、擁抱可持續理念、更具國際化視野的“新質人才”。
除此之外,在教育培養方式上,施耐德電氣積極與高校及職業院校開展產學研合作。早在10多年前,施耐德電氣就發起產學研合作的“碧播計劃”,迄今已與全國超過100所職業院校合作育人,為近千位教師提供培訓,受益學生近十萬名,為各行業輸送大量應用型技術人才。同時,施耐德電氣還深入參與學校人才培養體系打造,以自身技術、經驗和專家優勢,與學校共同開發課程、編寫教材、培訓教師等,并組織國際職業教育交流活動,助力“職教出海”。
作為全球產業技術領導者,施耐德電氣還尤其注重對院校研發創新的支持,目前已與130多所高校及職校達成合作,支持師生針對產業真實需求與挑戰開展科研,并持續推動創新成果產業化落地。
為激發青年學生的創新熱情和創造力,施耐德電氣還積極搭建世界級、國家級競技平臺。夏學英舉例說,全球Go Green大賽于2011年啟動,迎來了200個國家的超過20萬名學子參賽。賽題緊密圍繞綠色能源與數字化技術融合,激勵全球青年人才從能源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整合、工業減碳等方向提出解決方案。在中國,施耐德電氣還連續三年獨家冠名“高校電氣電子工程創新大賽”。去年,這項大賽聚焦新型電力系統,并設置了企業賽道,強調AI相關創新,為加強創新應用與實踐能力提供了平臺。通過這些大賽,施耐德電氣為廣大青年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華的舞臺,鼓勵他們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為行業創新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培養“新質人才”不只在院校,也包括了企業員工的成長。“對于施耐德電氣來說,‘新質人才’要求的四大能力,也貫穿于我們自身的人才培養當中,無論是藍領工人、白領員工,還是創新實驗室的技術專家和企業管理人員都是如此?!毕膶W英介紹說,施耐德電氣會對每個崗位進行相應的能力畫像,以此為基礎進行招聘,并規劃長期的員工培訓,確保所有崗位的人才發展都朝著新質生產力的要求邁進。
夏學英表示,人是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產業升級的核心力量。本次論壇作為施耐德電氣推動產教融合“生態共贏”的前沿舉措之一,與多方生態伙伴展開深入討論,為業界提供產教融合的創新范式與實踐路徑,推動“產教融合共同體”建設。施耐德電氣期待與更多伙伴攜手,繼續深耕產教融合領域,全面賦能于人,培養更多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的“新質人才”,為推動產業升級與可持續發展貢獻重要力量。(鐘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