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戶部山,仿佛走進一幅徐徐展開的歷史長卷。腳下是依山勢而建的青石板路,兩旁鱗次櫛比的明清古建筑群在陽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澤。耳邊依稀傳來市集的喧囂、孩童的歡笑,還有那穿越時空的西楚霸王鐵蹄聲。
徐州地鐵2號線開通后,造訪戶部山從未如此便捷。地鐵2號線直達“戶部山站”,從1、4號口出站,步行幾分鐘便踏入歷史長廊。
“窮北關,富南關,有錢人都住戶部山”——這句流傳數百年的老話,道出了戶部山的顯赫身世。1624年,徐州戶部分司署主事張璇為避水患遷至戶部山,達官貴人隨之云集于此。
徐州城屢遭水患,宋代以來黃河奪泗入淮,州城多次被淹沒。唯獨戶部山因地勢高聳免遭覆頂之災,成為富戶豪門的避難所。三百年間,這里逐漸演變為徐州的經濟文化中心。
登上山頂,西楚霸王項羽的戲馬臺赫然在目。公元前206年,項羽定都彭城,在此構筑崇臺觀戲馬,成就了“徐州第一勝跡”。兩千年的風霜洗禮,英雄已逝,崇臺猶存。
穿行在余家大院、翟家大院、鄭家大院之間,宛如走進一座露天建筑博物館。400余間明清房屋、700余間民國建筑、20余處完整院落在此靜靜訴說著光陰的故事。
建筑群依山就勢,構思巧妙。既有北方四合院的規整劃一,又具南方民居的曲折秀美。其中最令人稱奇的是“鴛鴦樓”——上下兩層疊壓,底層墻體巧妙利用山體,堪稱古代工匠的智慧結晶。
徐州“彭城七里”文脈軸線北起黃樓,南至云龍山“彭城之源”,戶部山恰好位于軸線中段,與回龍窩僅一河之隔。這條7里長廊濃縮了徐州4300年歷史,集聚200余處文化遺存,而戶部山古建筑群作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成為軸線上的核心樞紐。
37個文脈工程中,戶部山承擔著“城市文化會客廳”職能,通過文商旅融合,打造“看得見歷史,摸得著煙火”的共生樣本。
秋日造訪鄭家大院,五百年樹齡的銀杏樹滿樹金黃,落葉如金幣鋪滿院落。厚重歷史與自然美景在此完美交融,成就戶部山最動人的秋日畫卷。
夜幕降臨,街區變幻新顏。2000盞國風燈籠同時點亮,月光市集熱鬧開張。文創攤位前年輕人流連忘返,古戲臺上傳統戲曲聲聲入耳。歷史氣息濃厚的老字號與煙火氣十足的夜市相映成趣,繪就一幅“千古繁華地,徐州不夜城”的生動圖景。
夕陽西下,余暉灑在鄭家大院五百歲的銀杏樹上。金黃的葉片隨風飄落,鋪滿青石板路。孩子們追逐著翻飛的落葉,笑聲在古宅深巷間回蕩。
巷口的燈籠次第亮起,月光市集飄來陣陣香氣。戲馬臺上,似乎還能聽見西楚霸王的馬蹄聲;狀元街里,現代徐州人正舉杯暢飲。兩千年的光陰在這里重疊,織就出徐州城最動人的市井畫卷。
地址:徐州市云龍區戶部山歷史文化街區
交通:徐州地鐵2號線戶部山站
周邊:回龍窩古民居、快哉亭公園最佳賞景:全年
來源:徐州地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